江山文學(xué)網(wǎng)-原創(chuàng)小說-優(yōu)秀文學(xué)
當(dāng)前位置:江山文學(xué)網(wǎng)首頁 >> 東籬采菊 >> 短篇 >> 江山征文 >> 【江山·見證】【東籬】在水做的古城里(散文)

精品 【江山·見證】【東籬】在水做的古城里(散文)


作者:懷才抱器 榜眼,36486.27 游戲積分:0 防御:破壞: 閱讀:882發(fā)表時間:2025-03-24 08:35:23
摘要:寫過一篇關(guān)于灤州古城的散文,感受古城之“古”,再寫一章,給古城的“水”。


   我覺得是漂到了河北灤州古城里,盡管穿行于河北時,灤河時隱時現(xiàn)。時而雄渾恣肆,時而清麗明快。灤河如弦,車行在美妙的樂譜中。我一直覺得灤州是灤河生養(yǎng)的一個地方,不然,一個“灤”字怎么就像姓氏一樣,冠于灤州呢。
   如果沒有穿城并纏繞灤州古城的青龍河,古城一定會失去靈性。一水纏勝地,有緣水情系。
   如果那些青磚黛瓦的古建,不沿河坐落,怎么能看出它入水迷離的倩影?青龍河水襯畫樓,樓閣紛紛投水生。
   如果沒有那條靈動如舞龍的青龍河,古城的那15座橋,一定就像失去母親抱養(yǎng)的孤兒。這里的橋,歸屬龍系。自成彩虹狀,投影畫青龍。
   如果古城里沒有橋,那些游人怎么能成為岸邊樓閣里品茶吃飯人驚目一瞥的風(fēng)景?橋上游人總是裝飾了別人的夢,成了別人休閑的心情。
   如果沒有那條青龍河,重建的灤州古城還能打造出“上河圖”第二版嗎?一畫出兩版,南北相輝映。
   如果古城沒有一條水系,我會像兩次奔赴江南水鄉(xiāng)周莊那樣,充滿不厭的情緒嗎?江南水鄉(xiāng)起綺夢,江北水城牽我情。
   如果灤州古城沒有水,這些審美之問,連產(chǎn)生的可能都沒有,我更不會貿(mào)然驅(qū)車千里,毫無緣由地奔赴,或行或站或坐于古城而陶醉。
  
   二
   已經(jīng)很累了,但我就像小孩子跳繩一般,從一座橋的一端上,另一端下,再繞上另一座橋,我被卷進跳繩里,又像是穿過一座座花門,因為喜歡,所以再累都要走一走15座橋。走著,我覺得我是在彈響一個個琵琶,只是試了試音階,不成曲調(diào),而余韻纏綿,追著我的腳步。據(jù)說,灤州古城的“水建”部分是參照《清明上河圖》而建,上河圖里17座橋,我回頭一數(shù),少了兩座。嗯,追求神似,怎么能以數(shù)量的多寡來看這些橋呢?灤州古城的青龍河是水做的文化軸,穿起的是如珠似璣的橋,那些橋的名字就像珠璣的名字——松云橋,古淀橋,風(fēng)雨橋,夷齊橋,響水橋,甘泉橋……小時背書,記不住詞,在古城走一遭,卻記下了這些橋名,我覺得我是愛上了這些橋。珠璣連環(huán),盡管是橋名僅兩個字,卻無不高度概括著灤州的某段歷史。灤州古城的橋名,創(chuàng)造了嶄新的漢語詞匯。又像是一部書的索引,其后備份了一章章精彩的故事。橋,從往昔的渡水到如今的觀光,是對一個文旅時代的深情支撐。
   灤州人愛橋,于是把分布灤州各地的名橋,悉數(shù)抱在這條青龍河上,例如響水橋,就是“灤州十八景”之一。我未讀過灤州人給橋的詩,但我見證了灤州“抱橋”于青龍河上的壯舉和詩情畫意。一座冶鐵之城,有著如此情調(diào),冶鐵成器,抱橋為品。這不是一座城的兩面性,而是一座城的宏偉和精致,這種結(jié)合無與倫比,是豪放與婉約相融,是灤州的華章。大能筑城,小可雕微,一座智慧之城,一城聰明市民,什么樣的奇跡不能創(chuàng)造!
   河北有名橋,如趙州橋,一橋領(lǐng)眾橋之風(fēng)。灤州也有名橋,建設(shè)者將灤州地界的名橋,搬進古城,雖為復(fù)制,卻是集成大觀,橋的情結(jié),緊緊地系在了灤州人的心上。風(fēng)雨橋,是侗族等少數(shù)民族建筑樣式,蘊含著風(fēng)雨同舟的美好寓意,俗名“回龍橋”、“花橋”,各民族如一朵花的瓣兒,開在風(fēng)雨中,來之不易。灤州一地,曾有26個民族相聚,考察其因,可能我們會歸為某個時間,某段歷史。我卻不能那樣看,水孕育了文明,“水善利萬物而不爭”,(《道德經(jīng)》)當(dāng)然也包括“利人”,不爭而得人心。古有“從善如流”說,是樂于納言的意思,何嘗不是善于聚眾凝心?一座響水橋,載著一個唯美的傳說,傳說橋下有“石人一品簫”浮雕,自然成趣,流水擊石聲似簫鳴,與橋上“老者放石”的民間傳說有關(guān)。模形擬聲,從物象到意象,灤州人自古就有著風(fēng)景審美的強大能力。灤州人在“水文”文明里占有重要一席。侗族等少數(shù)民族建筑樣式,蘊含著風(fēng)雨同舟的含義。夷齊橋,是專門為商周時期的孤竹國兄弟伯夷叔齊而建,故名。有人說,夷齊兄弟為讓賢就在這座橋上自刎而終,但歷史記載卻是“恥食周粟”餓死在首陽山上。沒有因果關(guān)系可以證明他們?yōu)楹芜x擇“刎頸”,我想,可能是為了強調(diào)他們忠貞不二的倔強精神而杜撰,杜撰并非都是不值得相信。如果寄存一種精神,就有其合理性,杜撰,源自唐詩人杜默,人稱“杜默撰”,起初并無不實之意。那么這個傳說,能不能就說是“灤州撰”、“灤民撰”?或許,把這樣兩個人放在橋上,橋可以成為人物的歷史豐碑吧。明明是他們還活著——橋邊草地上坐著夷齊兄弟促膝的雕塑。我不會追究故事的版本,對垂古千秋的人物,演繹出再多的故事,都有著歷史的忠義道德精神的合理。高鶚后續(xù)《紅樓夢》,言其畫蛇添足。灤州人改寫夷齊傳說,再創(chuàng)精彩。
   水鍛造了灤州的文明,也催生了造橋人的智慧。放飛思緒,想起灤州人詹天佑,他在19世紀末架起了“灤河鐵路大橋”,成為近代中國工業(yè)的重要遺產(chǎn)。灤州人對橋,有著結(jié)繩千結(jié)的情懷,水生柔情,柔情生橋,這是灤州人的水文邏輯。
  
   三
   這也讓我想起灤州的“灤”字來。在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里并無“灤”字,“灤”源自“欒”,曰“木,似欄”,民間言其該河兩岸多有類似欄桿的樹木,故稱。我們就叫它是欒樹吧。確知,在《漢書》里灤河還稱“濡水”,唐代才有“灤河”一說。灤州,因水興城,因水造字。創(chuàng)造精神,自古而有,已經(jīng)滲透進灤州人的骨子里,難怪灤州精英輩出,水能滋養(yǎng)土地,水能涵養(yǎng)人的智慧。所以,去看灤州,一定不要離開“水”。江南的水鄉(xiāng),無一例外地都可稱之為“夢里水鄉(xiāng)”,其格局都是“小橋流水人家”,這是江南的柔水涵養(yǎng)出的風(fēng)景與情調(diào),是柔美,是綺麗,要養(yǎng)一腔懷柔之情,必須赴江南水鄉(xiāng)。但到了北方的灤州,不乏小橋,更有大橋,是橋涵崢嶸起天虹,誰家會把灤州橋獨占呢。于是,灤州人將橋擺在古城里,供人共賞,這是灤州人的情懷,唯恐游人錯把灤州作汴梁,擬周莊。
   在江南水鄉(xiāng)的周莊,我難有如此想法,可能是因為我愛江南巧秀麗景吧,如果沒有江南水鄉(xiāng),我也難玩味出這般情調(diào),收獲一段深刻的思想。不厚古人不薄今,不厚周莊不薄灤。不一樣的風(fēng)情,讓我難以選擇。在美好的風(fēng)景面前,難以道其優(yōu)劣,于是有了“各有千秋”來解圍。
   沿著灤州古城的青龍河行走,我覺得,在北方,唯有灤州可以創(chuàng)造第二版的“清明上河圖”,一條水的注入,讓灤州古城有了再造風(fēng)景藝術(shù)的可能。是啊,國土廣袤,江南太遠,遠隔千山萬水,眼前有古城儲備了江南風(fēng)景,近在遲尺,何必舍近求遠,原來是為了滿足人們“樂水”的雅趣,灤州人把古城稱作“北方小江南”,這是他們建起古城后,就搶注的品牌,搶注了“清明上河圖”的再版權(quán)。中華文化的再生性極強,就像中國書法,源自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,其后誕生的金文、大篆、小篆、草書、楷書、行書,無論何種字體,我們都可以睹字尋源,和甲骨文聯(lián)系起來。所以,在我眼中,“上河圖”不止屬于宋代,也不僅是開封獨有。欣逢一個大文旅時代,我有機會看到了“上河圖”的演變。我在山東諸城,尋找誕生“上河圖”的影子未得,本想到作者張擇端,應(yīng)該在他的家鄉(xiāng)留下一些蛛絲馬跡,哪知,河北灤州人搶了這張圖紙,我這個山東人不妒忌,反而越發(fā)喜歡欣賞了。
   灤河,最最偏愛灤州,我不認為灤州是因灤河而得名,我覺得888千米長的灤河對灤州格外青睞,灤州北有灤河迤邐,東橫灤水,擁城而為池。灤河算是半包圍了灤州,或者說是抱著更確切。沿著古城內(nèi)的青龍河岸走,遇到一家名為“拾年咖啡館”,“拾年”,拾取流年?遠去的光陰,不能放過,拾取來飲?是這樣的意思吧?憑著這個名字,我要買一杯咖啡。果然,老板娘解釋說,就是“拾取流年”的意思。年華如這青龍河水,隨水流遠,我們趕不上流水,只能拾取。當(dāng)然,她眼中的青龍河,也是希望財源滾滾來,不然她不會花好的價錢租下臨河的店鋪。她無意說出一句話,讓我又得見識。她說,沒有水,生意不活;沒有水,古城就不叫古城了。哦,她是跟我解釋“城池”。
   我回想我游過的古城,山東的青州古城,內(nèi)有“南陽河”,李清照曾登河岸的“順河樓”寫下“一剪梅”,最喜“輕解羅裳,獨上蘭舟”句子。山東的即墨古城,緊鄰墨水河,因臨墨水而得“即墨”名字。每一條河,都是與河岸人家有著不可切割的緣分,就像那個“拾年”的老板娘,她生活在如水年華里,生怕年華跑了。水在“五行”,更在大眾的文化視覺里。我捧著灤河水沖泡的咖啡,仿佛有了走進了青龍河,看舞龍戲水,聽槳聲欸乃。喝一杯水,一杯飲料,也要看在哪兒,不然就是白水一杯,甜飲一瓶而已。其實,青龍河入古城,只有一公里長,相比青龍河222公里,只占極短的一段,但卻是最有人文色彩的一段,兩岸的樓閣順河而建,舉首望一眼向河的屋檐,仿佛屋檐下畫著媚眼,齊刷刷地看著河流,樓閣在水兩岸,都是閑適對鏡梳妝的樣子,座座精彩,看得眼花,也生怕這些臨河梳妝的樓閣讓我看得吃驚而羞澀。我時而背對,欣賞倒影河中的樓閣,也把自己放進玉鏡里,不悲白發(fā),千里行旅,也讓我輕松拾取一段流年歲月。李白說“不知明鏡里,何處得秋霜”,(《秋浦歌》)如果詩仙臨河,恐難生出這番悲切之意。春風(fēng)拂過,擦拭過所有,漣漪也靜止了,一幅隱約模糊的水墨畫便呈現(xiàn)在眼中,試著用手機拍了幾張,翻看是模糊的,也好,如此投影更顯神秘,讓我去猜是怎樣的玉容麗影,真擔(dān)心那些時而劃過的畫舫,打碎了一河的倩影,無怪,不管是沉靜如月,還是泛起漣漪,岸上水中的人,都沉浸和陶醉在這段柔軟的時光里。是啊,旅游,就是去拾取流年,曾經(jīng)的流年,多少人都是忙于工作,累于生活,難得一日休閑,走進這水做的城,拾取自己的流年歲月,也是多彩人生的美妙瞬間??粗j(luò)繹不絕的游人,我實在不能像看“上河圖”中的人物那樣,識別其身份。仕農(nóng)商醫(yī)僧,道吏婦童工,篙師纜夫,游船花轎,都是大宋裝扮,而今,我只能分出商販和游人,那些身份的標簽,已經(jīng)陳舊,能夠分得清的是那些老年旅游團,他們也是來古城拾取自己的流年歲月吧。真羨慕,他們不在敬老院,還能進城看水。
  
   四
   突然得一個情調(diào)。詩人溫庭鈞筆下有“懶起畫蛾眉”句子,言女子發(fā)呆惆悵狀,我何不臨河享受這發(fā)呆的意境呢?真好,一處“半日閑居”的樓舍給足了情調(diào),一個“閑”字,是發(fā)呆的條件。登樓找個臨河的座位,點一壺灤州花茶。沸水浮茶葉,白瓷漾香茗。尤其是這沸茶的水來自青龍河的溫泉段,讓我覺得自己都是水做的,得意得不行。說起好茶,飲者特別青睞無錫惠山泉和蘇州虎丘觀音泉水泡茶,我倒覺得他們一定是深愛家鄉(xiāng)的人的一種偏好。在灤州古城,我被灤河圍裹,醉于古城青龍河,得灤州泉水,處這般妙境,更勝于對水的挑剔。反而是,我更得古韻,仿佛是曲水流觴,文人墨客茶酒酬唱,好一番雅事閑趣。為了見證我在茶樓面河而飲,口占一絕——
   青龍千載約吾至,漫捧一杯灤地茶。
   臨水無言香作語,偷閑片刻暖年華。
   匆匆之旅,自我見證一段暖時光。不知青龍河水聽見否,我住膠東頭,煙海三面裹,偏來灤州買得一杯茶。午后一刻,雖不能達到主人所謂的“半日閑居”要求,但還是沾上了主人的生活主題。從昌平一路奔灤州而來,路上的大貨車,首尾銜接,仿佛一條巨龍,就像這青龍河的名字,他們爭分奪秒運輸,哪得我這般閑情閑趣。想再買一盞,帶在車上,遇到擁堵路段,遞一杯給那些司機們,別跟我擠道,也告訴他們,有時間去灤州品半日閑茶。他們的大好年華,寫在高速路上,生活給了我這般閑趣,可不敢跟司機說起,生怕傷了他們奔波的心。
   可惜啊,這段這么柔軟的時光,那么短,看著“半日”兩個字,有點恨,恨的是這家店,給我就那么短暫的時光,轉(zhuǎn)而一想,這“半日”卻有著一種美好的情懷,不可貪戀休閑,半日偷閑是情調(diào),整日沉浸就是懈怠了。美好的東西都是那么短暫,所以我們珍惜,格外喜歡,甚至抱怨。
   北方的水,往往給我的感覺是奔流滾涌之感,不像江南的水,注滿了柔情,其實,并非如此,當(dāng)我們以柔情面對的時候,水就依附于我們的情緒,我在水做的古城里,觀景,懷古,閑樂,抒情,在一股豪氣里,依然染上了柔軟。
   我讀《紅樓夢》,記得賈寶玉的一句堪稱經(jīng)典的話——女人是水做的。不敢無根據(jù)地演繹推理——男人是泥做的。這樣,總是跳不出男女關(guān)系的圈子。我覺得古城必須是水做的,無論男女,走進去,都會被水化掉。
   水,可以再造一個人,品茶之后,很想跳上駛來的畫舫,近距離地與青龍河水親密,但我安排的行程那么匆促,不敢沉迷于水……
  
   五
   灤州古城占地59頃,投資巨大,古城建設(shè)不是剛需,但對于復(fù)興灤州古文化,打造精致灤州,卻是時代的“剛需”,這種剛需卻不是剛硬,是用水做的柔軟,讓走累的人,進來走一走,坐一坐,帶著古城的柔情,去創(chuàng)造灤州的新未來。
   出了古城,我多么想沿著灤河走一走,致敬灤河——她流出了一個灤州,造出了一座古城,更把燕山文化穿起,綿延千里千年。
   我無法見證灤河的今昔,卻已經(jīng)在那一段里,洗染全身,見證了一條河興起一座古城的魅力。
   灤河水,造就了古城,也造就了灤州人的生活。
   彩繪的長廊擺滿了灤河水鹵制的叫花雞,店主說,等幾天才賣,灤河水鹵制的,要有時間浸味。
   可惜不喝酒,但我記住了那家賣酒坊賣的是“瓦了斗酒”,名聲遠揚,連秦始皇遇見都覺得此酒可助其修仙。那也是舀了灤河水才釀得出的美酒。
   灤河之功,功已千秋。
  
   2025年3月24日原創(chuàng)首發(fā)江山文學(xué)
  

共 5299 字 2 頁 首頁12
轉(zhuǎn)到
【編者按】男人是泥做的骨肉,女人是水做的骨肉。那城市的骨肉是什么做的?鋼筋混凝土,你一定會這樣說??墒?,從灤州古城歸來后的懷才老師卻說:我一直覺得灤州是灤河生養(yǎng)的一個地方,不然,一個“灤”字怎么就像姓氏一樣,冠于灤州呢。青龍一水纏勝地,灤州有緣水情系。作者認為,如果沒有穿城并纏繞灤州古城的青龍河,古城一定會失去靈性,古城的那15座橋,也一定就像失去母親抱養(yǎng)的孤兒。其實,如果沒有了水,就一定會失去橋。如果失去了橋,就一定會失去那些裝飾了別人的夢的橋上游人。那些青磚黛瓦的古建,如果沒有了水,也一定不會沿河坐落,那水光瀲滟、迷離醉人的古城倩影也一定會失了魂。如果灤州古城沒有水,那些審美之問,連產(chǎn)生的可能都沒有,坐者更不會貿(mào)然驅(qū)車千里,毫無緣由地或行或站或坐于古城而陶醉。所以說,灤州古城的青龍河是水做的文化軸,穿起的是如珠似璣的橋,松云橋,古淀橋,風(fēng)雨橋,夷齊橋,響水橋,甘泉橋……在古城走一遭,作者記下了這些橋名,并愛上了這些橋。珠璣連環(huán)的橋,名字雖然僅僅只有兩個字,卻一頭連接著灤州的歷史,一頭支撐著中國工業(yè)的未來。他就像孩童跳繩一般,從一座橋繞上另一座橋。因為喜歡,再苦再累也要走一走這15座橋。作者覺得,自己是在彈響著一個個琵琶,“轉(zhuǎn)軸撥弦三兩聲,未成曲調(diào)先有情”。灤州人愛橋,把分布灤州各地的名橋,悉數(shù)抱在這條青龍河上,響水橋就是“灤州十八景”之一。作者見證了灤州“抱橋”于青龍河上的壯舉和詩情畫意。一座冶鐵之城,有著如此情調(diào),冶鐵成器,抱橋為品。這不是一座城的兩面性,而是一座城的宏偉和精致,這種結(jié)合無與倫比,豪放與婉約相融,寫出了灤州的華章。建設(shè)者將灤州地界的名橋,搬進古城,雖為復(fù)制,卻卻是集成大觀,橋的情結(jié),緊緊地系在了灤州人的心上。風(fēng)雨橋,是侗族等少數(shù)民是侗族等少數(shù)民族建筑樣式,蘊含著風(fēng)雨同舟的羽衣。一座響水橋,承載了一個美麗的傳說。夷齊橋,成就了一座歷史的豐碑。水鍛造了灤州的文明,也催生了造橋人的智慧。灤州人詹天佑,他在19世紀末架起了“灤河鐵路大橋”,成為近代中國工業(yè)的重要遺產(chǎn)。灤河最偏愛灤州。作者最偏愛這灤河之水。作者走進這水做的城,拾取自己的流年歲月,觀景,懷古,閑樂,抒情,在一股豪氣里,拾取自己一段難忘的流年歲月,并獲得了“偷的浮生半日閑”的詩情畫意。灤河水,造就了古城,也造就了灤州人的生活。灤州之行,催生了懷才老師的數(shù)篇絕品美文,并見證了一條河興起一座古城的魅力。大美之作,傾情推薦?!緰|籬編輯:雪胎梅骨】【江山編輯部?精品推薦202503240007】

大家來說說

用戶名:  密碼:  
1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雪胎梅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08:51:31
  燕趙之地,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,卻偏偏蘊藏了一座水做的灤州古城。懷才老師在觀景、懷古的閑情逸致里,撿拾了一段難忘的流金歲月。灤河水,造就了古城 也造就了灤州人的生活。灤州之行,催生了數(shù)篇絕品美文,見證了一條河興起一作古城的魅力。大美子作,傾情推薦。點贊美文佳作,致敬懷才老師。
回復(fù)1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0:42:33
  曾經(jīng)的燕趙,是悲歌的舞池。易水送別,多么壯懷。燕趙兒女,自古愛水抒情。如果只是把河北視為山區(qū),是眼光不深透。灤州古城,必將作為時代的遺產(chǎn)而被后人稱贊并繼承??淳褪堑?,這是我游覽風(fēng)景的主題,所以我就像一個鄉(xiāng)下的孩子,眼力總是遲鈍不足,但也好,可以細細把摸,在灤州古城盡管時間匆匆,但我有主題詞,看專門賞古看水,算了取了兩瓢飲吧。灤州之行,我覺得很值,主要是我感受到古城的特別魅力。這一點,和我在江南水鄉(xiāng)以及別的古城,是不同的,所獲也多。見證了一條河興起一作古城的魅力。見證我自己在華美的時光里。我想,這樣的見證,才是本色的。不然,我們只是看到一個大概。旅游的品質(zhì)要求很多,我覺得去看見,才是主題。謝謝梅骨先生的精彩編輯,編按很通透,也很華美,勝過懷才小文,辛苦了。知你在路上,真的是打擾了,見諒。遠握,特別期待梅骨老師的散文和征文,以洗我之俗。謹祝創(chuàng)作快樂!
2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簡柔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09:52:12
  懷才老師沿河而行,跌入江南水鄉(xiāng)的意境里。品嘗吟詩,醉美浮生。北方的灤州古城卻有江南的細膩,很有特色。一條青龍河,婉約了一座城。一條河潺潺流入游人的心。思緒靈動馳騁,文字如一河的漣漪,讓人對灤州古城充滿好奇和向往。
回復(fù)2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0:58:59
  不以風(fēng)景怡情,我覺得是人生的一段缺憾,不一定非要遠行千里,在平樸的風(fēng)景中,見識風(fēng)景的好和意義,一定是一種修養(yǎng)。懷才抱有這樣的思想,外出總要把眼光投給風(fēng)景。喜歡簡柔老師點評里的“浮生”一語,人生浮生,沉浮時光,但要有沉浮的美妙感,不然就是虛無了。灤州古城別具風(fēng)采,一點不輸江南,將文字付與流水,卻不是桃花隨水,而是濡染身心,很受用的感覺。謝謝簡柔老師撥冗美評,遠握,期待你的美文,以洗我俗。謹祝創(chuàng)作快樂,工作順利!
3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金剛指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0:08:26
  走進水做的古城,沒有找到水做的骨肉,卻也離奇的巧遇了一座古城的水韻與文化?;趾肱c婉約的有機結(jié)合,是人類創(chuàng)造的結(jié)晶。巧奪天工的智慧是古人的,也是今人的。自古、至今的,北方的水總是奔涌的。灤河之功,功已千秋。
回復(fù)3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1:02:01
  水在北方極其珍貴,否則無需南水北調(diào)了。灤州古城擁有一段青龍河,這是天賜其妙,于是興起一座古建,現(xiàn)代人創(chuàng)造的精彩,更有氣勢和底蘊,我們是在古人文化上崛起,從古城便可看出這一點。一段行旅,趕上征文,試試吧。謝謝金剛指老師的美評,遠握,期待你的投稿,讓東籬生輝。謹祝創(chuàng)豐!
回復(fù)3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1:54:41
  《春天的腳印》已經(jīng)編輯出來,因為今天有兩個詩歌,所以就延后一點。放心,大美的詩歌,我先留著陶醉。
回復(fù)3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1:55:53
  金剛指老師在點評里說到“水做的骨肉”,的確是詩人的眼光,再入水思考一下。
4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韓格拉圖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0:37:53
  水,誕生了生命,也養(yǎng)育了兩岸的人民。如果沒有青龍河,就會少很多橋,沒有這些橋,就會少許多美景。有了水的血液,灤州古城才有了今天的文明,今天的發(fā)展壯大。水做的古城,這個想象,非常生動,讓一座古城復(fù)活,并讓古城有了萬般柔情,有了詩情畫意。開篇一段很有特色,大贊!拜讀學(xué)習(xí)老師佳作,春暖,筆健!
帶著影子散步。
回復(fù)4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1:08:45
  風(fēng)景,也可稱其“山水”,沒有水,就沒有靈性靈魂和韻味,而且和夢就斷了聯(lián)系,江南水鄉(xiāng),就是這樣被我們稱作夢境的。我特別欣賞古人的“濯足”,無論水清水濯,都不拒絕和挑剔。灤州是活在灤河水韻里的城,盡管不是河道遍布,也是獨得韻味。青龍河上橋,沒有揚州城的二十四橋著名,卻也別具風(fēng)采,所以喜歡。是的,各個時代的文明表現(xiàn) 是不一樣的,灤州人以自己的方式,理解文明,創(chuàng)造文明,接續(xù)文明,令我們崇拜。想起賈寶玉的話,便遷移來寫古城,這是我的感覺。站在青龍河邊,看著那些橋,便生出追問,就那樣寫出吧,文無定法,隨心而已。謝謝韓老師的賞讀和美評,遠握,問候春祺,期待佳作,謹祝創(chuàng)作快樂!
5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吳孟友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1:36:11
  灤州是座寶藏,社長每次挖掘,都能挖出金燦燦的寶貝出來。灤州古城的青龍河,一水纏勝地,打造出“上河圖”第二版。灤州古城的水建部分就是參照“清明上河圖”而建的。追求“上河圖”的神韻。灤州古城、灤水,青龍河,因名流造訪,而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。好文,拜讀學(xué)習(xí),問好社長,敬茶!
回復(fù)5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1:48:19
  應(yīng)該是每一處風(fēng)景都有看點,可能是我們很難從平樸的風(fēng)景里挖掘出新東西,我可能是以一個外來人的眼光,可以不被看多了左右,感到新奇。灤州是我喜歡的地方,一見迷眼,一見傾情,一見傾心。愿生活在灤州,不知淡墨、天方、德友愿不愿意和我為鄰,同城而居。扯遠了,去時也想著他們。灤州是灤水滋養(yǎng)的寶貝,有誰不喜歡。北方水城,可能有瑕疵,不如南國水鄉(xiāng)來得自然而多趣,但好好走一走,一點不亞于南國水鄉(xiāng)。不敢稱名流造訪,我是很普通的一個江山作者,有機會欣賞古城,可能也有想創(chuàng)作的欲望在其中。讀吳老師的尚合花開,蜂戀蝶舞的意境很優(yōu)美,令我陶醉。謝謝吳老師撥冗給小文點評,謹祝創(chuàng)作快樂!佳作不斷!
6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藍色創(chuàng)想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1:56:42
  作品描寫細膩生動,跟隨老師去這座古城,灤州古城真美,古城的魅力宛如一把銳利的刻刀,雕琢出“灤州古城”的全新風(fēng)貌,打破固有認知,賦予古城靈魂與深度。這不僅是文字的盛宴,更是對灤州文旅的有力鞭策,激勵其深挖底蘊、推陳出新,邁向更絢爛的文旅新征程 。好文章,贊!祝好老師寫作愉快!
回復(fù)6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1:59:56
  古城陶醉了我,一半是因為穿過古城的哪條水——青龍河。所以無法全貌描寫古城建筑,只能借一條水來寫古城風(fēng)采。見證了水的魅力,愿水柔我們的情,水如酒,醉一個古城??吹剿{色老師的提高了,努力創(chuàng)作,才是不負文學(xué),致敬你對文學(xué)的熱愛。加油!感謝藍色老師留墨,謹祝創(chuàng)作快樂并精彩!
7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天方夜譚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2:12:23
  灤州是冶鐵之城,一路上見的大貨車車隊是特別的流水,是流動的財富;灤州是小橋流水之城,不是江南,勝似江南。在“半日閑居”掬一杯灤河水泡茶,觀15座煙橋,看青磚綠瓦的倒影,游人如織,想象千年古道車馬的喧嘩和兵戈之聲。流水湯湯千年,捧出一座城,瓦了斗酒釀了千年,醉了一座城。感謝老師對灤州的厚愛,未來必然有一些游客因為看了美文,來看一座古城和圍城的流水。問候老師春祺,祝您萬事如意!
回復(fù)7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2:25:40
  天方老師好!我是一個地理盲,從小就沒學(xué)過地理,僅有的地理知識,基本上是逐漸從見聞中建立起來的。但我不乏對地理形勝的感知能力。所以,我還能寫出灤州的天賜之好。是的,那些大貨車,是灤州的經(jīng)濟脈流,品茶時想起,就有了想贈一杯茶給司機的想法。灤州不輸江南,我這樣看。行走之時,不能忘記小憩,否則風(fēng)景就一掠而過了,好在有那么一段短暫的停留,感悟灤州的古色古香。瓦了斗酒,我沒有展開寫,只是從文章需要,寫了灤水為之釀。但愿有更多的人,能夠看到這篇俗文,引起一覽古城想興致。謝謝天方老師的精彩點評,期待你的佳作,謹祝創(chuàng)作快樂!
8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紅花草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3:19:31
  這灤州古城不僅沉迷了老師,也陶醉了讀者,老師經(jīng)過了一趟灤州,成就一系列美文,這勝似江南的水城藏有太多的故事,有詩有畫有韻,令人不得不向往。讀老師的文,感受經(jīng)典,學(xué)習(xí)點贊。祝老師健康快樂!
回復(fù)8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7:52:58
  從灤州歸來,不能空手,一定要寫點什么,喝一杯咖啡,點一壺灤州茶海是不過癮,再追加三篇散文吧,這樣讓我記住灤州的精彩。謝謝紅花草老師的美評鼓勵,我們一起加油,創(chuàng)作精彩,見證文學(xué)的力量!
9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嵐亮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4:12:26
  一條灤河,孕養(yǎng)了一座古城——灤州。在我的印象里,北方少水,是沒有水做的城的,夢里水鄉(xiāng),乃江南的專屬,想不到古老的灤州城,竟也是水生的。讀罷全文,我也想到灤州走走看看了,去見證一番這座別樣的北國明珠城。感佩才情,大贊特贊!
回復(fù)9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7:51:09
  我的想法和嵐亮先生的相同,我就是北方人,一條水能在古城中恣肆流淌,真的是耐看。水是古城的靈魂,一切,包括古城,也因水而生而鮮活。其實,周莊、烏鎮(zhèn),南潯等江南水鄉(xiāng)看了之后,仔細分辨,還真不好說出特點,各有特色,但不是很明顯,在灤州,一見就印象深刻,實屬精品灤州。謝謝嵐亮先生精彩留墨。剛剛回來,已經(jīng)補好小說的編按,寫得倉促,粗疏,見諒。遠握,謹祝創(chuàng)豐!
10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佳華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5:25:42
  水與一座城市的關(guān)系,就像身體與血脈的關(guān)系。一座有靈氣的城市,必然離不開水。試想之,所走之地,但凡風(fēng)景優(yōu)美、人杰地靈之地,莫不有一泓水脈。老師這篇文章,流水一樣娓娓道來,寫足了一座城市的內(nèi)涵與外延。
回復(fù)10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17:57:23
  正如佳華老師說的,要寫出一座古城的內(nèi)涵,可能眼光會集中在“古”字上,但古城有一條水,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過的,水是成的靈魂,解讀靈魂,盡管難,但一定要把握,打開,否則就膚淺了,是這樣的想法催生了這篇散文。謝謝佳華老師的美評鼓勵,期待佳華散文,謹祝創(chuàng)作快樂!
共 13 條 2 頁 首頁12
轉(zhuǎn)到
分享按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