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文學網(wǎng)-原創(chuàng)小說-優(yōu)秀文學
當前位置:江山文學網(wǎng)首頁 >> 星星文學 >> 短篇 >> 作品賞析 >> 【星星】穿越千年的牡丹魂(作品賞析)   

編輯推薦 【星星】穿越千年的牡丹魂(作品賞析)    ————我讀唐人舒元輿《牡丹賦》


作者:流水無聲 布衣,225.60 游戲積分:0 防御:破壞: 閱讀:270發(fā)表時間:2025-03-23 23:07:20
摘要:原創(chuàng)首發(fā)

唐代舒元輿一篇《牡丹賦》,開牡丹詩文之先河。
   正文第一段“英之甚紅,鐘乎牡丹。拔類邁倫,國香欺蘭?!蓖ㄟ^形于色極贊牡丹出類拔萃的靜態(tài)之美。
   第二段是這篇賦的重點和精華?!澳捍簹鈽O,…………孰得而見”,先是從時間、形狀、色彩、情態(tài)、以及動靜虛實等多個維度,大量運用比喻、擬人、排比、反問等修辭,從正面極盡鋪陳渲染,贊美牡丹的形、色、神、韻之美;再接著運用西施、南威等美女和洛神、湘娥等女神類比牡丹,側(cè)面彰顯牡丹的風采,例如“玉欄風滿,流霞成波”,“或倚或扶,朱顏已酡”,“西子南威,洛神湘娥。…………孰云其多”。最后寫夜景下的牡丹,“席發(fā)銀燭,爐生絳煙”,“晶熒往來,金鈕列錢”,“未及行雨,先驚旱蓮”,別有風采!
   第三段通過描繪觀賞牡丹的盛況表現(xiàn)牡丹花開時的“傾國傾城”:如“公室侯家,列之如麻”,“九衢游人,駿馬香車”,“有酒如澠,萬坐笙歌”。
   第四段連用對偶排比句寫出牡丹的超凡脫俗和艷冠群芳:“其大盈尺,其香滿室”、“蕊如金屑,妝飾淑質(zhì)”;“玫瑰羞死,芍藥自失,天桃斂跡,轅李慚出,躑躅宵潰,木蘭潛逸,朱槿灰心,紫薇屈膝?!?br />   最后一段卒章顯志,抒情明意?!昂吻按拍宦??今則昌然而大來。曷草木之命,亦有時而塞,亦有時而開?吾欲問汝,曷為而生哉?”連用反問后,留下無盡的想象,引人深思,發(fā)人深省。
  
   牡丹的寂寞堅守,一個“前代”,不知是何其的漫長?序言中可知,如果牡丹在偏僻低洼之地、僧道處所旁邊沒有足夠的堅守,如果牡丹沒有足夠奇異的魅力,沒有遇到那個時代那個貴人武則天,可能還要寂寞下去,甚至比驛外斷橋邊的梅花還要孤獨。君若不信,請看請思請細品,“古人言花者,牡丹未嘗與焉。蓋遁乎深山,自幽而著。以為貴重所知,花則何遇焉?天后之鄉(xiāng),西河也,有眾香精舍,下有牡丹,其花特異,天后嘆上苑之有闕,因命移植焉”(古代人談論花,從未對牡丹加以贊許,是因為它隱避深山,獨自幽靜的開放,不被顯貴者所知。牡丹花又是怎樣遇到賞識的呢?武則天皇后的家鄉(xiāng)西河,有很多僧、道居住的房屋,那里低洼的地方有牡丹花,它的花特別杰出。武則天皇后感嘆上林苑中缺少它,便命人將牡丹移栽入上林苑)。
   可見牡丹并不是生來富貴,也不是生來就有引人注目的舞臺,而是長期寂寞也要充分利用屬于自己的短暫的花期,怒放出奇異的生命之光,才擁有了機遇來臨時“昌然而大來”的華麗轉(zhuǎn)身!
   人如草木,“亦有時而塞”,“亦有時而開”。我們只有“塞”時如姜尚渭水垂釣、諸葛亮南陽躬耕,在沉淀中積累,在積累中沉淀,在獨善中等待“風云之會”,才能在“開”突然來臨時大放異彩。
   “吾欲問汝,曷為而生哉?”在牡丹已被世人傾慕醉心之時,卻發(fā)出這樣的詰問,作者想在浮華中堅守一份清醒,牢記生命的本質(zhì)初心,思考精神的光芒與永恒!
  
   但什么是生命的本質(zhì)與初心,精神的光芒與永恒?
   是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”的儒家擔當?還是“逍遙乎天地之間”的道家超脫?是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”的佛家智慧?還是當代人在“躺平”與“內(nèi)卷”的撕扯中,修煉出“草木知時”的通透與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豪情?
   我想繼續(xù)讀這千年牡丹。
   周敦頤把“蓮花”譽為“花中的君子”,我沒什么意見,但用牡丹反襯,不知影響了多少代多少人?
   這種偏見至少影響我整個的少年時代甚至延續(xù)到初為青年時都對牡丹沒有好感。
   如果能夠穿越,我還真的想問問周公敦頤:牡丹本身的雍容華貴、傾國傾城是長期的寂寞堅守之后才怒放的生命,她有何錯?本在偏僻山林、精舍之邊生長,在暮春時節(jié),其它諸花凋零成泥之時才綻放出異彩,偶然被一代女皇發(fā)現(xiàn),填補御花園的空白,既沒與百花爭時,又沒有占百花的舞臺,既沒有爭搶天經(jīng)地義的存在,也沒有主動的諂媚與迎合,只有大雅豪氣的禮讓與包容,以及一塵不染的高貴與典雅,何來“追族名利、趨炎附勢”的象征?又哪來“庸脂俗粉”“紅顏禍水”的內(nèi)涵?欣賞傾慕她的人眾多,只能證明她擁有足夠的優(yōu)秀,足夠的魅力,為何將個別追逐者的盲目歸結(jié)為被追逐者的錯誤?
   如果僅僅是一個文人,我還可以理解,因為文人常常由自己的主觀情緒決定自己的“視”界,但周公敦頤您偏偏還是一位理學大家!
  
   劉禹錫仕途坎坷,屢遭貶謫,卻能達人知命,笑看人生,高歌時代,抒發(fā)超越苦難的情懷。不僅寫下“沉舟側(cè)畔千帆過,病樹前頭萬木春”的達觀,還寫下“有此傾城好顏色,天教晚發(fā)賽諸花”(劉禹錫《思黯南墅賞牡丹》)以及“唯有牡丹真國色,花開時節(jié)動京城”(劉禹錫《賞牡丹》)的豪邁,將世人對牡丹花的傾慕渲染得驚天動地。
   大文豪歐陽修“姚黃魏紫開次第,不覺成恨俱零凋”(歐陽修《綠竹堂獨飲》),也表達了對牡丹命運的關(guān)注與同情!
   明代湯顯祖《牡丹亭·游園·皂羅袍》:“原來姹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?!币哺桧灹四档v經(jīng)貧寒,寵辱不驚的坦然!
   …………
   我們今天看到牡丹擁有一種雍容華貴、君臨天下的美,一種卓然獨立、驚艷世界的美,一種國色天香、傾城傾國的美,是否也知道上天也給予她足夠的遺憾、足夠的挫折、足夠的磨難!
   正是她不媚世俗、富有傲骨,她才富貴典雅,卓然獨立!
   正是她歷經(jīng)貧寒、盡納豪氣,她才國色天香,傾國傾城!
   正是她經(jīng)歷足夠的曲折坎坷,她才轟轟烈烈、鋪天蓋地!
  
   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
  
   附:(唐)舒元輿《牡丹賦》全文
   牡丹賦
   (唐)舒元輿
  
   古人言花者,牡丹未嘗與焉。蓋遁乎深山,自幽而著。以為貴重所知,花則何遇焉?天后之鄉(xiāng),西河也,有眾香精舍,下有牡丹,其花特異,天后嘆上苑之有闕,因命移植焉。由此京國牡丹,日月寖盛。今則自禁闥洎官署,外延士庶之家,彌漫如四瀆之流,不知其止息之地。每暮春之月,遨游之士如狂焉。亦上國繁華之一事也。近代文士為歌詩以詠其形容,未有能賦之者。余獨賦之,以極其美?;蛟唬鹤映R哉煞蚬I(yè)自許,今則肆情于一花,無乃猶有兒女之心乎?余應之曰:吾子獨不見張荊州之為人乎?斯人信丈夫也。然吾觀其文集之首,有《荔枝賦》。焉。荔枝信美矣,然亦不出一果爾,與牡丹何異哉?但問其所賦之旨何如,吾賦牡丹何傷焉,或者不能對,余遂賦以示之。
   圓玄瑞精,有星而景,有云而卿。其光下垂,遇物流形。草木得之,發(fā)為紅英。英之甚紅,鐘乎牡丹。拔類邁倫,國香欺蘭。我研物情,次第而觀。
   暮春氣極,綠苞如珠。清露宵偃。韶光曉驅(qū)。動蕩支節(jié),如解凝結(jié),百脈融暢,氣不可遏。兀然盛怒,如將憤泄。淑色披開,照曜酷烈。美膚膩體,萬狀皆絕。赤者如日,白者如月。淡者如赫,殷者如血。向者如迎,背者如訣。坼者如語,含者如咽。俯者如愁,仰者如悅。裊者如舞,側(cè)者如跌。亞者如醉,曲者如折。密者如織,疏者如缺。鮮者如濯,慘者如別。初朧朧而下上,次鱗鱗而重疊。錦衾相覆,繡帳連接。晴籠晝熏,宿露宵袌。或灼灼騰秀,或亭亭露奇。或飐然如招,或儼然如思,或希風如吟,或泫露如悲?;虼谷蝗缈P,或爛然如披?;蛴論砥?,或照影臨池?;蛏诫u已馴,或威鳳將飛。其態(tài)萬萬,胡可立辯?不窺天府,孰得而見?乍遇孫武,來此教戰(zhàn)。教戰(zhàn)謂何?搖搖纖柯。玉欄風滿,流霞成波,歷階重臺,萬朵千棵。西子南威,洛神湘娥?;蛞谢蚍?,朱顏色酡。角炫紅釭,爭顰翠娥。灼灼夭夭,逶逶迤迤。漢宮三千,艷列星河,我見其少,孰云其多。弄彩呈妍,壓景駢肩。席發(fā)銀燭,爐升絳煙。洞府真人,會于群仙。晶熒往來,金釭列錢。凝睇相看,曾不晤言。未及行雨,先驚旱蓮。
   公室侯家,列之如麻??韧偃f金,買此繁華。遑恤終日,一言相夸。列幄庭中,步障開霞。曲廡重梁,松篁交加。如貯深閨,似隔窗紗,仿佛息媯,依稀館娃。我來觀之,如乘仙槎。脈脈不語,遲遲日斜。九衢游人,駿馬香車。有酒如澠,萬坐笙歌。一醉是競,孰知其他。
   我案花品,此花第一。脫落群類,獨占春日。其大盈尺,其香滿室。葉如翠羽,擁抱櫛比。蕊如金屑,妝飾淑質(zhì)。玫瑰羞死,芍藥自失。夭桃斂跡,秾李慚出。躑躅宵潰,木蘭潛逸。朱槿灰心,紫薇屈膝,皆讓其先,敢懷憤嫉?
   煥乎!美乎!后土之產(chǎn)物也。使其花如此而偉乎,何前代寂寞而不聞?今則昌然而大來。曷草木之命,亦有時而塞,亦有時而開?吾欲問汝,曷為而生哉?汝且不言,徒留玩以徘徊。
  

共 3351 字 1 頁 首頁1
轉(zhuǎn)到
【編者按】這篇賞析以飽滿的激情與深刻的思辨,對舒元輿《牡丹賦》展開多維度解讀,既有對文本的細密梳理,又有對文化隱喻的縱深開掘。更融入了作者對牡丹精神與生命哲學的獨到見解。以下我對本文的評析:1.結(jié)構(gòu)清晰,邏輯縝密?。文章以《牡丹賦》的文本結(jié)構(gòu)為綱,逐段解析牡丹的“靜態(tài)美—動態(tài)神韻—盛放氣象—超凡品格—哲思升華”,層層遞進,既還原了賦作的鋪陳脈絡,又提煉出“寂寞堅守—華麗轉(zhuǎn)身—生命追問”的精神主線。尤其對“卒章顯志”的解讀,將牡丹的命運與士人抱負、時代機遇相勾連,賦予文本厚重的歷史感。2.修辭與意象的細膩捕捉?。對賦中擬人(“俯者如愁,仰者如悅”)、比喻(“赤者如日,白者如月”)、排比(“玫瑰羞死,芍藥自失”)等手法的分析鞭辟入里,精準點出舒元輿“以文字作丹青”的藝術(shù)匠心。更以“色彩交響”“時空張力”等術(shù)語,將古典修辭升華為現(xiàn)代美學理論,彰顯學術(shù)視野。3.?文化批判與跨時空對話。?敢于挑戰(zhàn)周敦頤“牡丹反襯說”,以劉禹錫、歐陽修、湯顯祖等文人的牡丹書寫為據(jù),為牡丹正名,揭示其“不媚世俗”“歷經(jīng)貧寒”的傲骨,極具思辨鋒芒。此部分打破傳統(tǒng)賞析的“文本復述”模式,轉(zhuǎn)而與歷史人物、文化符號展開對話,體現(xiàn)了作者的獨立思考。4.哲學追問與當代共鳴?。末段以“生命本質(zhì)”為引,串聯(lián)儒、道、佛思想,并關(guān)聯(lián)當代青年的“躺平”與“內(nèi)卷”,將古典文學賞析升華為對普遍生命困境的叩問。這種“古為今用”的視角,使文章超越單純的作品分析,具備了現(xiàn)實關(guān)懷與人文溫度。這篇賞析以《牡丹賦》為原點,交織文學、歷史、哲學的多聲部闡釋,既有熾熱的文人意氣,又有冷峻的理性思辨。作者以“為牡丹正名”為表,以“追問生命本質(zhì)”為里,完成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。若能補足歷史語境與象征多義性的分析,并在批判中融入更包容的學術(shù)視角,則可臻至“情理兼?zhèn)?,古今貫通”的更高境界。好文推薦欣賞!【編輯:燕雙鷹】

大家來說說

用戶名:  密碼:  
1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燕雙鷹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3 23:08:00
  感謝作者賜稿星星,問好作者,期待新續(xù)!
自強不息,厚德載物;詩情畫意,悅讀人生!
2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流水無聲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4 09:04:26
  多謝老師寫下編者按!
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,喜歡對生活作詩一般的瞭望
3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書者茶道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5 14:16:36
  生命的本質(zhì)與初心,精神的光芒與永恒,牡丹不是生來就是富貴,是經(jīng)過長期的寂寞與沉淀!牡丹做為國花,其氣質(zhì)雍容大度,其美麗國色天香!好文拜讀!
4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流水無聲        2025-03-25 15:06:16
  多謝各位老師賞帖。
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,喜歡對生活作詩一般的瞭望
共 4 條 1 頁 首頁1
轉(zhuǎn)到
分享按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