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流年】印象秀峰寺(散文)
一
盛夏日光長,清風無處尋。于暑天前往真武山下村豸屏山,拜謁秀峰寺。沿途山野綠意蔥蘢,路邊偶有紫薇,必定一樹接一樹開得波濤暗涌;亦有蓮田,白色的粉色的蓮娉娉婷婷。遠處有日影,白鳥飛來,千山云起,光陰閑寂。
拉開時間軸,探向時光深處,豸屏山主峰海拔458米,峰頂建有寺。宋末,道院添加佛像,更名為秀峰寺。民國志載:“始建于元至正年間,名豸屏道院” 。翻閱史冊,不止“最是年年上巳日,如云士女共焚香”的盛況,歷代名人亦多有題詠。明萬歷年間萬廷謙萬公曾有詩句“半空樓閣巖依屋,十里風光翠作屏”,又秀美又豪邁;至民國,越園先生更是留下諸如“獨有茲峰靈秀鐘,翹然堪作群山宗”之佳句,讓人瞬間對秀峰寺心生了向往。而回到此時此地,歷史的喧囂如潮水般褪去,秀峰寺選擇了一種緩慢與平靜,只一身安然,為自己寫下全新的注解。
過塔石,至葉村,村北真武山蒼茫嵬岌,有山門巋然。過山門沿簡易山路往上,四周愈發(fā)清幽起來,空氣中有松針和野茶的清香,山坡上長滿馬尾松、翠竹和不知名的灌木,它們被豸屏山蒼茫的峰嶺庇護著,溫潤的云霧滋養(yǎng)著,自在蓬勃。彼時鳥聲悅耳,從碧藍的天空劃過。
我從不知道去往秀峰寺的這一條簡易山路,樸素得不能再樸素,卻有著一個極具禪意的名字:六度路。六度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菩薩修持的六種法門,可以自度度他、?;垭p修、三學具足。我慢慢往上走,慢慢感受,仿佛走在這樣的一條山路上,已可以“事究竟、到彼岸、度無極”,忘記塵事喧囂。不是嗎,此時單單從“六度”來說,每一段山路都是一段人生歷程,每一段人生歷程都是一種修行,從開始的心生慈悲、布施所能,經(jīng)守戒律、修忍辱、治懈怠、靜其身,到最后的圓通萬事、度化眾生。原來世間諸事,應有內(nèi)心的信仰與愿望,如同眺望一束光,這光會帶給內(nèi)心撫慰與提升。
一邊數(shù)著六度牌,一邊往上登臨,行至山頂秀峰寺,平坦空闊,已豁然開朗。寺前佇立,靜靜回望來時路,心漸漸安寧,那一刻如同烏云俱散,風光霽月。一如步步行來,步步放下,心越來越低,人卻漸至高處——放眼處,青山莽莽、云海翻滾,塵世的嘈雜漸漸遠去。
二
人在古寺中,如坐佛前蓮花。身端心正,萬古無聲。我如何去感嘆這座寺院曾經(jīng)有過的荒僻和繁華,那些年里,是不是一直經(jīng)聲長頌,鐘聲長鳴?
山門巍然屹立,“秀峰禪寺”四字清俊有力,寺院里彌散著淡淡的檀香。走進寺院,殿宇嵯峨。主殿瓦面暗黃,檐下是青色藍色紅色交錯著的繁復花紋。黃是主色,也是寺廟的顏色,圣潔明麗。我無比虔誠,安靜佇立,彼時日光恰好在那整齊的廊廡和精美的雨廊上投下墨色的疏影?;蛟S因為年代不夠久遠,翻修后的寺院沒有想象中的歲月的滄桑,卻多了幾分現(xiàn)代的奢華。
此時,殿東側(cè)轉(zhuǎn)角處,走過來一個僧人,身著黃衫,迤迤然,悠悠然,他徐徐而來,微笑,也頷首。只覺衣袂飄飄,又仿佛仙風道骨。我想起了深秋里的向日葵,一身風霜,一身枯竭,卻是籽粒飽滿。是定亮法師。
山門二樓,檀香裊裊,茶室喝茶。話題已經(jīng)打開。無論是被講述的“觀音救真武”“舅甥爭山”的故事,還是余華筆鋒所至豸屏山、越園妙筆寫秀峰的文章,都讓人津津樂道。是的,關于這座山,關于這座寺,多的是傳說與故事,它們?nèi)缤压⒌姆N子飄散在風中,早已經(jīng)在民間生根發(fā)芽,漸至豐盈。還有忠信法師,躬行慈善,弘揚佛法,他們的傳說和故事便和這寺廟一起,成了人們朝拜的種子。秀峰寺雖于豸屏之巔,但其香火始終不斷,直抵人的心底。
總有這樣的時候,聽佛經(jīng)典故,會受教頗多,而煮茶論道,獲益已匪淺。如同漫長的歲月里,傳說和現(xiàn)實、過往和當下消失了邊界,那時候所有的滄桑和繁華,跋涉和心動,都在這裊裊清香里找到了注解。
寺院東側(cè),我與兩株500余年的古樟安靜地對視。我好像從未見過如此蒼勁的古樹,粗糙至極的枝干上爬滿藤蔓、綠苔滿布,葉子那般濃密那般蔥郁,如已裹住了這個盛夏的全部生機,又濃郁又蒼茫。我不知道它到底經(jīng)歷了多少風霜,凜冽的時光里,有過怎樣的繁華和清寂,但它一定在這豸屏之頂,看著秀峰,庇護著秀峰,從古到今。
有輕聲唱頌聲起。我邂逅了一場佛音繚繞,我看見了一張無比從容的臉,我的心,瞬間寧靜了下來。
三
山色翠,霧氣微,深處白云鄉(xiāng)。
站在秀峰寺東南側(cè)的觀景臺上,目光所及,是山巒疊翠,是千峰競秀,是十里平川一望無垠,亦是城市、村莊、山塘、公路盡收眼底。我登臨過更高的山,譬如泰山,那時候一覽眾山小,讓人豁達。此刻,這里氣場澄凈,仿佛與世隔絕的桃源勝地,豁達之外愈加讓人親近,心慢慢歸于平和。
于是駐足不動,只放眼。慢慢地,腳下方寸之地仿佛被無限擴展,我清晰地聽見了自己呼吸的聲音。
歲往月來,我們總在尋找心之安處,那時候我們將自己融入陽光、土壤、山川、河流,遇見一些人,經(jīng)歷一些事,平平淡淡或者刻骨銘心。直到站在這樣的一座山上,遠方青綠起伏,四周坡峰層層伸展開,近處茂林修竹,寂靜的、潮濕的空氣,帶著植物的香。突然就釋然了,停了下來,安靜了下來。是的,這該是一種看盡繁華之后的真安靜,是“瞅瞅常有鳥,寂寂更無人”,是“返景入深林,復照青苔上”,是清凈地、清涼心。
繞過主殿往寺院西側(cè)的山路,山風撲面而來,日光淺淡,這一側(cè)的視野更為遠闊。村莊星羅棋布,公路彩練飛舞,日影落在山塘里,泛起熠熠微光。這時候,可以給一座舒緩的山坡起一個名字,像龜,便是龜山,像蛇,便是蛇山;也可以什么也不說,只凝視遠方,領略無聲光影中歲月浩浩蕩蕩,而彼時千澗流唱,云氣涌動,蒼翠深林茸茸生煙。不遠處是大乘山。
有裝滿建筑材料的運輸車突突而至,依崖而建的樓宇正緊鑼密鼓地施工,寧靜的秀峰寺帶上了煙火的氣息。不是嗎,從白墻青瓦的樸素廟殿到此刻重建后的雕梁畫棟,秀峰寺的傳奇遠不止此,它已制定近、中、遠期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。你看,總體規(guī)劃圖上,天光山色,參天古木郁郁蔥蔥;寶相莊嚴,黃色殿宇氣勢恢宏。
是的,秀峰寺從來都不拘一格,它從不在乎你的成功與體面,它要的是高山流水的神交。云煙深處的“寶珠”,喚作“大師兄”的猴子,千年的古井和石刻,新修的山路和廟宇,它們拒絕著過分的熱鬧,近乎固執(zhí)地想念那些曾經(jīng)走進過它的人,耐心地,等待著下一次相遇。
而這些印象,終會被我精雕細琢成一場場悠長的回憶,某個時候想起,那安和的瞬間,有我美好而莊重的回味……于是,再一次啟程。
靈魂對晤、以心悟心,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。
善待別人的文字,用心品讀,認真品評,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!
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、優(yōu)雅美麗的流年!
恭喜,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!
感謝賜稿流年,期待再次來稿,順祝創(chuàng)作愉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