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江山·見證】【柳岸】黛眉娘娘的傳說(故事)
在很久以前……是的,很久以前的山西省垣曲縣英言鎮(zhèn),這個說法不一定準確,因為很久以前沒有山西省,但白鵝村是有的。村里有個范氏家族,家大業(yè)大,故事就從這里開始。
范氏家族里的一戶人家,最近喜事盈門,一位女眷快要生孩子了。這天一大早,范家房子上空飛來了一只美麗的天鵝,忽上忽下,盤旋低飛,就是不肯離開。后來,干脆落到屋脊上,對著院子長鳴了幾聲,這才飛走。恰在此時,屋子里傳出嬰兒哇哇大哭的聲音,一個女嬰呱呱墜地,這女嬰生得是皮膚白皙,身體胖乎乎的,惹人喜愛。范氏夫婦開心極了,想起孩子出生時天鵝的叫聲,在孩子滿月的時候,取名“鳴鵝”,小名叫做“小鵝”。
小鵝從小就很聰明,學東西特別快,看一遍就能記住,讀書也好,學針線活也罷,都很快就學會了。沒承想,小娥十二歲那年,父母突然相繼離世,只能依靠靠哥哥和嫂子過活。哥哥話不多,比較內向,而嫂子性格古怪,對人狠辣。所以,小娥的日子過得特別艱難,經常被欺負。吃飯的時候,哥哥嫂子吃好的,她只能喝稀粥。每次拿起筷子,她都眼淚汪汪的。冬天的時候,別人都穿棉衣保暖,她卻只能穿單衣,凍得直打哆嗦。嫂子對她更是嚴厲,讓她做很多家務,既要上山放牛,又要不停紡紗。如果牛沒喂飽,她就會被鞭打;如果紗沒紡完,就會被挨罵。小娥的生活,真是讓人心疼。
有一天,小鵝把黃牛帶到山坡上,帶著紡線的花條,到了山上卻發(fā)現沒帶紡花車,這讓她有點煩。她在父母墳前偷偷的掉眼淚,不知不覺就睡著了。等她醒來時,太陽已經快落山了,黃牛吃飽了躺在她旁邊,花條卻不見了,這讓她嚇了一跳。她趕緊起來找花條,沒找到,卻發(fā)現身邊的棗刺上掛滿了細長的紗線。她高興地收集完這些紗線,然后趕著?;丶摇?br />
嫂嫂讓她既放牛又紡線,就是存心難為她,報復她,沒想到她竟然順利完成任務。第二天,嫂嫂又增加了紡線的量,給了她六兩花,比前一天多了二兩。小鵝再次來到山坡,巧妙地把花條掛在棗刺上,然后在草地上采些野花裝飾,等到太陽快落山時,她已經收好紗線,平安回家,嫂嫂的壞心思又泡了湯。
嫂嫂心機重重,一天又一天地增加紡線的任務,想借此整治她,但小鵝總能搞定,而且質量還很好。嫂嫂看著這情況,氣得咬牙切齒。
幾年過去了,小鵝長得越來越漂亮,她的美貌無人能及,花兒看見她自覺不如,就收起花瓣不好意思綻放;就連嫦娥見到她,也覺得自愧不如,躲進云層不敢露面。
小鵝的美名傳得越來越遠,最后傳到了湯王那里,湯王決定娶小鵝為后。
結婚那天,嫂嫂準備了小米干飯祝賀,小鵝吃了幾口就出門上轎。走到轎前,她故意把飯粒吐在地上,飯粒瞬間變成了閃閃發(fā)光的珍珠。嫂嫂看到珍珠,忍不住想撿起來,但小鵝卻輕巧地踩在她背上,迅速上了轎子。
古籍有記載:商湯王伐桀后剛登上王位,天下大旱,黎民遭殃,巫師建議以人為祭品祭天祈雨,湯王感念百姓疾苦,帶領群臣長途跋涉至平原桑林引火自焚,舍身祭天,以求天降甘霖,感動天地。
湯王最愛的女人小鵝,知道這事后很難過。雖然湯王后來安全回來了,但她還是決定出宮去了解百姓生活,為他們祈福。走前,她還叮囑湯王:“要用仁愛的心治理國家,這樣大家才會心甘情愿服從。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。”
一天,小鵝趁湯王不在,偷偷離開王宮,去了無恨。小鵝的舅舅住無恨村,她打算先去舅舅家,然后想辦法過黃河,上黛眉山。走到郭家山黃沙腰時,發(fā)現一眼清泉,特別神奇。雖然年年大旱,其他地方的水都干了,但這泉里的水還是滿滿當當的,清澈見底。四周看看,見沒有人影,小鵝想這是山泉,很少有人喝,就把石榴裙放進泉里洗。沒想到,泉水跟裙子的顏色混合在一起,染成了紅色,連山坡上的沙子和土也變成紅色了。洗完后,小鵝把裙子掛在棗刺上晾曬。
突然,一只毛茸茸的雄獅出現,小鵝嚇得趕緊收起裙子,結果裙子被棗刺上的倒刺掛住了。她趕緊想了個辦法,用手把倒刺捋直,成功取下裙子。剛系好裙子,雄獅就走到了跟前。
小鵝表現得非常鎮(zhèn)定,對獅子說:“你想吃我就說一聲,不想吃就搖搖尾巴表示一下。”沒想到獅子真的照著她的話搖了搖尾巴。于是,小鵝騎在雄獅背上,一騎絕塵來到了黃河邊,又一躍而過,登上了高高的黛眉山。
在黛眉山上,小鵝潛心修煉,祈福登山,廣做善事,不辭辛苦地為老百姓看病治病,贏得當地民眾交口稱贊,老百姓尊稱其為“黛眉圣母”。為了表達感恩之情,紀念她為百姓造福的事跡,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籌資建立一座黛眉神廟,焚香膜拜。黛眉山景美如畫,仙景如詩,直從小鵝修行以來,風調雨順,百姓安居樂業(yè),她就決定一直在這里默默修行。而那只雄獅則長久地臥在黛眉山旁,時間久了便化身為一座獅子山,至今依然屹立。黛眉娘娘洗裙的泉水還在,周邊的沙石土地都是紅色的,棗樹的刺也與眾不同,沒有倒鉤,直直地向上生長。
又過了許多年,湯王堅定地勵志為民,廣施仁政,終于迎來了四海升平,國泰民安。湯王見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了,自己個心里卻萬般惆悵,不由得思念起黛眉娘娘。心動不如行動,湯王便帶領一班朝臣來到黛眉山,要把黛眉娘娘接回宮里。
那天,黛眉山上旭日東升,云蒸霞蔚,景象格外迷人。湯王與黛眉娘娘重逢于黛眉山上,兩人四目相對,千言萬語化作眼底的溫柔與淚光。黛眉娘娘輕移蓮步,緩緩走向湯王,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眾人的心弦上,激起層層漣漪。湯王緊緊握住黛眉娘娘的手,深情地說,都是我的錯,讓愛妃久居深山,飽受相思之苦。而黛眉娘娘則淡然一笑,語氣堅定地說:“為了天下蒼生的福祉,為了百姓的安寧與繁榮,我愿意在此修行一生,無怨無悔?!睖醺袆硬灰?,熱淚盈眶。
傳說終歸是傳說,但黛眉娘娘的善心善行千百年來一直被傳誦。每年的農歷5月25日,因為這一天是黛眉娘娘的生辰,山下方圓數百里的百姓,以及黃河兩岸的香客,成群結隊,自發(fā)前往黛眉山進香朝賀,期盼黛眉娘娘保佑風調雨順,平平安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