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文學網(wǎng)-原創(chuàng)小說-優(yōu)秀文學
當前位置:江山文學網(wǎng)首頁 >> 星月詩話 >> 短篇 >> 江山散文 >> 【星月】話說故鄉(xiāng)人物(散文)

精品 【星月】話說故鄉(xiāng)人物(散文)


作者:玉樹臨風 榜眼,46502.70 游戲積分:0 防御:破壞: 閱讀:761發(fā)表時間:2025-03-07 22:59:03

◎飼養(yǎng)員王大爺
   那時,和父親一起喂牲畜的飼養(yǎng)員還有一個王大爺。當時他已60多歲,老伴已過世多年,家里有三個兒子,一個一只眼,一個小兒麻痹癥,坐自制的輪椅,一個身強體壯但有點愚。用當時的人的話來說:他的這三個兒子都不大正常。可是他們每個都能自食其力。一只眼的可以做豆腐,坐輪椅的可以修理家電,身強體壯的可以下苦力去隊里掙工分。王大爺也能掙工分。他年紀大了,就來了生產(chǎn)隊。我覺得他是一個有心眼的人。
   比如喂牲畜分前半夜和后半夜,他后半夜懶得起,就選前半夜,這樣父親就只得選后半夜。比如過年節(jié)的時候,他都選擇下午,這樣父親就只能上午工作。反正我覺得他總是想著自己,父親也不與他一般見識。認為只要做夠了自己的事件就可以。因為是在一個鍋做飯,所以就連做飯,也是他先做,我們后做。所以有時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做飯吃飯,肚子餓得咕咕叫。他也有自己的心眼,家里狼多肉少,他就自己買點喜歡吃的東西在生產(chǎn)隊一個人吃獨食。尤其是他喝玉米碴粥的時候,捏上一捏白糖撒在粥上,然后絲嘍絲嘍得喝得山響,好像他在喝人參蜂王漿。饞的我?guī)缀豕佣汲鰜砹?。他吃干糧也呱嗒嘴,其實就是玉米餅,他卻好像吃的山珍海味。這對父親沒什么,對于一個孩子的我來說誘惑力太大了,饞得我口水直流。后來我也如法炮制了,發(fā)現(xiàn)也沒他那么夸張。但我那時卻想:等我長大了,一定買很多白糖吃個夠??僧斘艺骈L大了買了白糖,發(fā)現(xiàn)也不過如此,時位移人,貧困的年代物以稀為貴吧。于是也就在心里漸漸原諒了他,與一個孤苦的老人有什么好制氣的呢?但是從那時起,我就一直覺得好好吃飯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。
   還記得王大爺長得特別高大,但有點瘦,那年代的普遍特征吧!說起話來慢聲慢語,有時也講家里的幾個兒子各懷心事,邊說邊無可奈何地搖頭。當有人問他:你家老大快四十了,也該張羅一樁婚事了?
   他就勉強笑笑:兒大不由爺,他想娶個大姑娘,人家誰跟著他。要我說,找一個二婚的帶孩子的也不錯。
   這一點他說得很殘酷,但也很現(xiàn)實。
   “那你家老三膘肥體壯的咋不說個媳婦???”
   “嗨,人家讓他倒插門去山里,他不去。平川的好姑娘人家也瞧不上他?。 崩习闆]的早,幾個孩子就是他的心事,他有無能為力。
   “其實你家老四就是讓腿給耽誤了?!?br />   “可不可不?!彼辉俣嗾f什么,臉上罩了一層灰色。我也心生可憐。原來大人也有大人的難處。因為每每說到這個話題,他就嘆息不止。
   但他有時也不忘也和父親打趣:“小徐啊,你也該梅開二度了?!蹦镌谖胰軞q就去世了,彼時已經(jīng)三四年了。
   父親憨憨一笑:“能開就開,不能開就這樣也挺好?!卑次壹耶敃r的情形,底子薄,又有我這個拖油瓶,爸爸想再婚可是太難了。
   我當時就有些不懂王大爺?shù)脑捔?,覺得王大爺還真是個文化人,說起話來文縐縐的。
   實在沒意思的時候,王大爺也偶爾講故事,都是皮影戲里的故事,我聽不太懂,不喜歡聽。有時他教我“二十四節(jié)氣”和“十二個時辰”的名稱,還教我十二生肖。當時不覺得咋樣,后來才知道原來也很有用,這是我最早的知識啟蒙。
   怎么說呢,我和王大爺?shù)年P(guān)系不好也不壞。后來他生重病回家不久就去世了,我才覺得其實他在生產(chǎn)隊也挺好的,畢竟和父親是個伴。可惜已經(jīng)不可能了。而如今每逢想起他教我的東西,就忘了他的不好。艱苦的歲月,哪個人不是先顧了自己糊口啊,其實他那樣做也無可厚非。物質(zhì)極為匱乏,能喂飽肚子就是第一位的,我們不可強人所難。
   再后來,閱過了太多的人才發(fā)現(xiàn),其實王大爺也是一個不錯的人,起碼還有骨子里的善良。如果他能活到現(xiàn)在,也許不會那么自我。
  
   ◎大褲襠趙會計
   不知為啥,到現(xiàn)在,只要想起趙會計的大褲襠就啞然失笑。
   說說趙會計的棉褲吧,從褲腿到褲腰,無比的肥,褲腿下面如果不用腿帶子纏起來比年輕人的褲腰還粗。而他的褲腰應(yīng)該是褲腿的三倍,需要兩面免到中間還能對接。據(jù)說他哄孩子的時候可以把孩子放在褲腰里,特別暖和。免好后的褲襠外面,放一個小孩也剛剛好。每次看見他總給我一種很迂囊的感覺。他個子高而瘦,走路身體一晃一晃的,特別慢,說話算賬都慢。據(jù)說他老伴比他小很多歲,在家里他聽老伴兒的。而且他不健談,因為說話慢很多人也沒耐性聽。
   但這趙會計打得一手好算盤,人稱“鐵算子”。而且他賬也算得清楚,可以精確到分。有人調(diào)侃他:生產(chǎn)隊就是一筆糊涂賬,你也從中落(lao)點,沒人能看出來。
   他直搖頭:賬嘛,筆筆有宗,咱不做那缺德事。沒錢咱可以不花。
   還別說,每年大隊來隊里查賬,都沒問題。
   我親見過他算賬,賬本是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數(shù)字,我一看就頭疼,他卻算得有條不紊。而且他的數(shù)字寫的也標準,和印刷體的一樣。其實生產(chǎn)隊賬目也挺亂的,他卻算得有條不紊分厘不錯。有時會算得太晚,父親讓他吃口飯墊一下,他擺手:必須一口氣算完,不然我也找不上頭了。反正不管多晚他都收拾得利利索索的才慢悠悠回家。
   我有時不信那么多鋼镚他就弄不丟,在他辦公桌下好個找,才找到一個一分的硬幣。我才知道為啥他的賬能精確到分。于是對他肅然起敬,暫時忽略了他的大褲襠。
   趙會計十分有自知之明,六十二歲的時候,兒子去山里運木頭砸死了,他一著急,腿不能正常走路了,于是就辭去了會計的職務(wù)。據(jù)說后來好幾個會計干活都沒他精細,還掉過賬。于是社員們都紛紛想起趙會計的好??缮鐣窍蚯鞍l(fā)展的,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在一個舞臺,我們終究會漸行漸遠漸無聲。
   對于趙會計,敬佩多于鄙視,在那樣困難的年代,他能潔身自好,實在不容易。
  

共 2244 字 1 頁 首頁1
轉(zhuǎn)到
【編者按】人的脾氣秉性不同,原來呢,有很多種,這里就不深究了。但不同脾氣的人給人的印象不同,這也是很自然的。本文所寫的兩個人物,都生活那那個窮苦年代。飼養(yǎng)員王大爺因為家里有三個拿不出手的兒子,條件也不好,于是就有了在人看來他無論做什么事也總是在為自己著想的看法。尤其是文中寫其吃飯的神態(tài)鏡頭感十足,給人的印象也非常深刻。當然,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就慢慢地理解了王大爺?shù)碾y處。再說趙會計精打細算的名聲與其沒有形象的大褲襠實在是不搭,可實際上就是這樣看似矛盾地集中在了他的身上。后來因為兒子運木頭被砸死的原因,他辭了會計之后,人們才真正認識到趙會計在業(yè)務(wù)上的精細。兩個人各有特點,作者寫得也是各有特色。特推薦欣賞。【編輯:快樂永遠】【江山編輯部?精品推薦202503080010】

大家來說說

用戶名:  密碼:  
1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快樂永遠        2025-03-07 22:59:38
  筆法老練,文筆還生動。
回復1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玉樹臨風        2025-03-10 14:15:09
  感謝鼓勵。
共 1 條 1 頁 首頁1
轉(zhuǎn)到
分享按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