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文璞】初春(散文)
一
乙巳立春,正好是正月初六,比常年的時令來晚了一些日子。突然想起那一年初春,孩子就在這一天出生了,一轉(zhuǎn)眼就過了十八年!我現(xiàn)在似乎有點后悔,那時候怎么沒有想到給孩子取一個帶有春天氣息的名字?于是翻了很多陳年的筆記本,終于在一本發(fā)黃的、還帶著時光霉味的筆記本上找到了一段這樣的話:
“為人父,是男人的榮耀,古今中外概莫能外。?生育與衰老是人得以延續(xù)的必然,新生命的降臨就是人的一次重生。沒有多少預(yù)先的準(zhǔn)備,小東西就到妻的肚子里了。我就有些慌亂起來:我是否可以做一個好的父親?我是否能給孩子一些更好的條件?終于我欣喜若狂般地想著孩子的未來——從胎教做起——天天叫妻子聽音樂,背《唐詩三百首》,每天陪妻子到街上走走,自己也學(xué)習(xí)胎教的知識,才知道,可憐天下父母心!
?于是就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來——《我們現(xiàn)在怎樣做父親》,才知道先生所說的:‘覺醒的父母,完全是該義務(wù)地,利他的,犧牲的,很不易做,而在中國尤不易做。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(dān),肩負了黑暗的閘門,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;此后幸福地度日,合理地做人。這是一件極偉大的要緊的事,也是一件極困苦艱難的事。’所以,想想孩子,我們就有了信心和動力。”
筆記最后的落款是“2007年初春.涪陵”。
我的孩子就在那樣的初春,出生于那樣的山城里。我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不記得那個初春的模樣了,大約山城的桃杏應(yīng)該比蓉城的早開十天半月,那時候我住的高樓所面對的北山坪太遠,只看到滿山的綠意,卻沒有星點的桃紅李白。所以那樣的山城,也就近于模糊了——依稀記得爬坡上坎,肩挑背磨的人,在山城里緩緩地行走,卻找不到蓉城這樣迅速的節(jié)奏感——時空太過迅速時,人就容易變老,所以一下子十八年了,我的生命也就一下子模糊在光陰漸暗的歲月里。
二
人們的慈悲和善良的根源,大約應(yīng)該是童心,所以童心就應(yīng)該是文字的故鄉(xiāng)。
那時初春的一天,我看見孩子低頭盯著路邊上那一朵小小的花出神,她拉著我的手,指給我看:
“爸爸,那花是開在夢里的春天么?咯咯!”
她的笑聲傳得很遠,那神態(tài)像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,意態(tài)安詳,正對著我微微一笑。可惜我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快五十歲了,我常常想:給我人生最大寄托的人,應(yīng)該是我的孩子。
多少年,我背著行囊離開山城的那陣子,孩子才剛剛兩歲,我辭去工作,把孩子安頓在山城的鄉(xiāng)下:一座山的半山腰上,那時候妻子的外婆家正在那里。孩子被鄉(xiāng)下的狗兒貓兒吸引的時候,我才重新背上行囊,返回新的工作地——蓉城。
那個春天,我沿著山溝里的一條泥濘小路,深一腳淺一腳地奔向山彎外的公路上,準(zhǔn)備等候最后一班通往火車站的汽車。我的身后突然傳來孩子的呼喊:
“爸爸!我要爸爸!我不要玩具!我不要新衣服!”
我分明聽見孩子的吶喊聲穿透山彎的層層密林,穿過田野,穿過我走過的小路,我卻不敢回頭,我怕!我一回頭,就再也不敢挪動去遠方的腳步了,于是硬著頭皮,把一個遠去的背影甩給了一顆幼小的心。
后來我聽孩子的外婆說起,孩子整整哭了一天,一邊哭一邊說:“我好可憐哦,我媽媽不要我了,我爸爸也不要我了!”直到哭啞了嗓子,哭累了她幼小的身子,然后躺在外婆身上沉沉地睡去——我相信,在她的夢里,只有春天,一定沒有離別!
后來我在火車上給孩子寫了一段至今難忘的話:
“孩子,爸爸就要遠行;
原諒我,不要哭泣!
你可知道?
爸爸因不能給你更多的愛——而愧疚,而傷心。
?因為你的大聲呼喊:
我要爸爸!我不要玩具!我不要新衣服!
而使我感到震憾:孩子,你可知道?
那一刻,爸爸眼里也浸著淚水!”
三
老天真的不負萬物生靈——斗轉(zhuǎn)星移,天一生水,春始生木,所以必降雨水,——立春后三天,春雨便如期而至。
我睡在風(fēng)嶺村竹林下的老屋里,聽雨滴聲在夢的邊沿行走不前,它的步子輕盈,“滴嗒!滴嗒!”三秒、五秒——我能聽見時光煮雨的聲音。一個被時光過舊的人在故鄉(xiāng)的春雨里沉沉地睡著:春天的第一場雨,就落在這個老男人青春的夢里,正化作一片煙云,若有若無地在心跡中飄蕩。
父親說春雨落在了最好的時節(jié)里,注定今年是一個好的年風(fēng)。
于是父親開始在老屋倒塌的地方開荒種地:種橘子、種春天第一季蔬菜,也種新年第一期的希望。他雙手握著光滑的鋤柄,微駝的背隨著鋤頭的揚起和拋下一起一伏,遠遠地,就好像一條菜葉上的青蟲——每躬起身子,便向前蠕動一點距離。
老屋后面的陽溝邊,曾經(jīng)種了一叢芭蕉,爺爺說是父親年輕時種下的,父親又說是爺爺年輕時種下的,我卻全然不知,只知道夏天的時候,那苒苒的芭蕉葉,伸了闊大的葉片,半伸半垂地下來,遮住了整個老屋的一片土墻去。
芭蕉下曾經(jīng)是爺爺養(yǎng)雞的雞圈,上面亂生了一些迎春花,初春的時候,老屋最先看到一的抹春色,便是牽扯在藤上的那些黃絨絨的花朵。
我沿著老屋殘存的墻根尋找那些春天的信使,卻沒有芭蕉,只有一層厚厚的腐敗的竹葉,——迎春花被那些竹葉消化在腐爛的身體里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了無蹤跡。竹葉一年四季往地下掉,伴了夜晚的雨,就會聽見每一片葉子掉下來的聲音,不是滴滴嗒嗒的脆響,而像風(fēng)吹過竹林,像婆婆清晨前來耙竹葉的動靜:沙沙地驚擾著人的夢,又綿綿地延伸到遠方。
婆婆離開老屋是什么時間,我算了算,整整十八年!婆婆走了,竹葉就肆無忌憚地在老屋后面的陽溝邊亂飛,一層一層地落在芭蕉樹上,落在瘦弱的迎春花上,越積越厚,整個春天從此就枯萎了!
四
時間的爆竹在老屋外的院壩里響起,人們就會聽見離別的哭泣聲。
母親說元宵節(jié)的時候,準(zhǔn)備了很多可口的飯菜,只等著我們?nèi)值芑丶襾沓浴?上芤呀?jīng)上班去了,只有我和兩個侄子:侄女雯雯和侄兒聰聰回去。母親一邊高興,一邊帶著失落的嘆氣聲:
“老二說好的要回來,今天卻說別人請去吃飯了,回不來了!”
后來我才知道,二弟被一個朋友請去過元宵了,只是肥實了我和侄子們的腸胃。更何況,畢竟別人請吃飯時,吃的是排場,父母的飯菜僅是煙火而已。
一個人在外蕩得久了,煙火氣息就少了許多,過兩天二弟就要回廣東了,但愿他能帶走一些故鄉(xiāng)的煙火,也許在往后的經(jīng)歷中,自然也會多一些牽掛。
元宵后,田野第一株向陽的油菜綻開了一束黃澄澄的花。夜里的雨滴還殘留在花瓣的中央,欲墜不墜地留在花朵之上,二弟背著行囊匆匆地遠去,他行走帶起的風(fēng),蕩起花香,那一滴水珠正好隨風(fēng)墜在濕潤的土地上——
像母親的眼淚,帶著辛酸的味道,滴在游子的夢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