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曉荷·煙火】春日米蒿香(散文)
或許是去年冬天不冷的原因,感覺今年春天來的比以往早了很多。還未出正月,氣溫就已飆升至近二十度,走在街上春風(fēng)拂面,大有一種陽春三月的錯覺。這種“怪天氣”在北方很是少見,由于氣溫升高,天氣回暖,很多人脫去厚重的冬裝,換上了輕便的春裝。比人類更早感知到春天早到的還有田地里的麥苗。
村后的麥田里,麥苗開始返青,更有很多村民準(zhǔn)備春灌。每年春灌過后,喝足水分的麥苗以幾乎肉眼可見的速度瘋長,就連麥壟間的害草同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長,最常見的便是米蒿。
米蒿,學(xué)名播娘蒿,麥田惡草之一,我們當(dāng)?shù)匾灿腥私兴溳锘蛎酌纵?。每年開春,當(dāng)麥苗春灌返青時,它便趁機吸取養(yǎng)分,快速生長。由于植株較矮,便于隱藏在麥苗之間,偷偷發(fā)芽長大,待發(fā)現(xiàn)它時,它早已露出地表數(shù)厘米,且數(shù)量較多,很是讓農(nóng)人頭疼。
還記得小時候,灌溉結(jié)束后,待地里能下去腳,村民趁著麥苗較矮,拿上小平鋤,去麥田里鋤草。一棵棵米蒿長勢旺盛,農(nóng)人們則彎著腰,弓著背,走走停停忙碌在麥田里。米蒿被連根拔起或斬斷,也有一部分比較聰明,長在了一簇麥苗中間,空間小,小鋤無法施展,農(nóng)人之好蹲下來,撥開麥苗小心翼翼地拔掉它。這樣做大大降低了除草效率,導(dǎo)致人們對它的仇視加倍。
早春時分,麥田間除了米蒿,還有一種野菜,我們叫它“面條菜”,同為麥田雜草,它卻比米蒿招人喜歡。人們喜歡把它采摘回家,蒸制、涼拌、炒制或做餡包餃子,味道極其鮮美。但米蒿因味道大,稍一變老就會偏苦,村里人很少食用。二月里,很多村里人或城里人,他們手提方面袋,拿著小鏟子或小鐮刀,穿梭在麥田和田野間,尋找一棵棵鮮香味美的面條菜,而對米蒿選擇視而不見。
從小到大,我向來都是討厭米蒿的,一是它的味道不如其他野菜那般清香,而是帶有一種“甜臭味”,除草時,汁水弄在手上,又有一種淡淡的“苦臭味”。二是受母親影響,每年開春母親常說:“唉,地里的米蒿長得比麥苗都快,幾天不見,就高過麥苗了,化肥營養(yǎng)都被它吸走了?!蔽乙恢闭J(rèn)為它是一個鳩占鵲巢的壞蛋。再就是,它長勢迅速,很快就會影響麥苗生長。周末放假玩耍的時間都因需要去地里拔它而被占據(jù)。所以,從小到大我對它一直是有恨意的。但后來我對它的看法,有了很大的改變,這要從去年說起。
去年,開春后的某個周六晚上,我陪妻子去走娘家,剛邁進(jìn)正屋,便被地上一堆綠油油的野草吸引,湊近一看,發(fā)現(xiàn)是米蒿。我好奇地詢問岳母:“咋把米蒿拿回家了?”岳母說:“這是在自家地里拔的,沒打過農(nóng)藥,拿回來蒸著吃。”我隨口反問她:“什么?米蒿也能吃嗎?!逼拮觿t在一旁說:“怎么不能吃?我們小時候經(jīng)常吃的?!?br />
雖然我和妻子都是在農(nóng)村長大,對米蒿同樣熟悉,但我的確沒有吃過它?;蛟S因為我一直討厭它,所以從沒想過去吃它。后來妻子帶回了一大兜,第二天便同蒸制面條菜一樣,蒸了一份米蒿??粗槐P翠綠的粉蒸米蒿,色澤誘人,彌漫著屬于早春的清香。待妻子端上一碗醋蒜泥,并示意我嘗一口,我試探性地夾了一小撮,蘸上蒜泥放入口中,軟糯清香和醋蒜泥相得益彰,整個口腔里彌漫著淡淡的清香味。直接顛覆了多年來我對它的看法,雖咽下時有一絲淡淡的苦味但比想象中要小很多,反倒是這一絲苦味,給步入中年的我一種親切感,吃起來別有一番風(fēng)味。
我對妻子伸出大拇指說:“這還是我第一次吃米蒿哎,早知道這么好吃,小時候就讓俺娘蒸給我吃了?!睆倪@天起,我愛上了這個味道。等到妻子把在岳母家拿來的米蒿吃完后,我便催促她,再去麥田里找一找。后來我還把第一次吃米蒿寫成一篇散文,發(fā)表在聊城日報,并獲得百元稿酬。從此,我對米蒿一改往日之恨,與它結(jié)好。
米蒿季節(jié)性比較強,知春早,長得快。在正月里便開始發(fā)芽長大,長到五六公分時最為鮮嫩,食之最佳,一旦再長大一些,苦味便會增大,影響口感,等老了沒無法吃了。去年,整個春天我跟著妻子吃了很多種野菜,但始終忘不了米蒿的味道,一直盼望著春天再次到來,再次滿足我的口舌之欲。
上周六,小妹一家來做客,點名要吃嫂子蒸的野菜。她從小就愛吃野菜,去年吃過妻子蒸制的米蒿后,同我一樣念念不忘。俗話說“早春米蒿肥,趕早不趕晚”。下午時分,她和母親就去自家麥田里找米蒿。我下班回家時,桌子上竟擺了一大堆米蒿,小妹和母親正在仔仔細(xì)細(xì)地挑揀,擇制。嫩嫩的米蒿苗剛好五六公分,正是味道最佳的時候。
為了滿足一年來的期待,我們整整蒸了一大鍋。按飯店的量,差不多得有四盤之多。雖在大鍋蒸制,但時間把控一定要好,火力要足,這樣蒸出來的米蒿苗不粘連,松散軟嫩。幾分鐘后,我掀開鍋蓋,清香味撲面而來,蒸汽氤氳里,看著大鍋篦子上翠綠且肥美的米蒿,舌根處不受控制的分泌出口水,這一刻,垂涎三尺被具象化。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小撮,蘸上醋蒜汁,嗯!就是這個味道,入口清香微苦,夾帶著蒜香,酸辣開胃,堪稱早春第一鮮。米蒿除了粉蒸還有很多其他烹飪方法,比如涼拌、清炒、做湯、包餃子,每種做法都讓人回味無窮,但我更傾向于粉蒸。嘗過一口后,我還專門拍了圖片,發(fā)布在朋友圈,并配軟文“滿滿一大鍋粉蒸米蒿,哇!春天的味道?!辈痪煤?,點贊與評論接踵而來,朋友們或點贊或發(fā)個饞壞的表情,要不就評論一段?;蛟S這鍋粉蒸米蒿即便隔著屏幕,也讓大家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。
米蒿苗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入藥,具有生津開胃、滋陰清熱、潤腸通便等藥用價值。米蒿苗可以蒸著吃,等它老了還有大用處,那便是榨油。米蒿種子雖然很小,但出油量很高,榨出的油被稱作“米蒿籽油”,用它炒菜會有一種特殊的香味,但不建議這種作為日常食用油長期食用,因為它有一定的藥用價值。米蒿籽油具有,清熱去火、利排尿消腫、改善腎功、醫(yī)治寒濕黃疸、防止水腫和淋癥等功效。
世間萬物均有兩面性,沒有絕對地好,也沒有絕對地壞,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去看。米蒿作為一種田間不起眼的野菜,同時還背有麥田害草之一的“美名”,但一樣有存在的價值。米蒿影響小麥生長,導(dǎo)致糧食減產(chǎn),自然就要被農(nóng)人除之而后快,但它作為野菜,在早春時節(jié)的餐桌上,當(dāng)屬美味佳肴。
后記:我把粉蒸米蒿的詳細(xì)步驟,留在文末,供大家參考。在這萬物復(fù)蘇的早春季節(jié),讓我們一起去享受大自然的饋贈,享受東坡先生淡然處世的歡愉“蓼茸蒿筍試春盤,人間有味是清歡”。米蒿苗洗凈控水,用適量鹽、雞精,食用油調(diào)味,加少許玉米面或直接用面粉,拌勻至松散狀態(tài)。沸水鍋蒸制五分鐘,出鍋即可,蘸醋蒜汁味道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