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萌芽】奶奶的賬本(記敘文)
那是一個慵懶的午后,我翻找舊課本時,在書柜最深處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泛黃的筆記本。封面上《家用賬本》四個字已經褪色,邊角也起了毛邊。翻開第一頁,我的眼眶就濕潤了——那是奶奶的字跡,工整而清秀,一筆一畫都透著認真。
賬本從六年前開始記錄,那時我剛上初中。第一頁寫著:“今天搬來照顧孫子們,兒子兒媳工作忙,我要把家打理好。”接著是一串串數字:大米120元,青菜35元,豬肉68元……每一筆開銷都記得清清楚楚。翻著翻著,我仿佛看見奶奶戴著老花鏡,在臺燈下一筆一筆記賬的樣子。
賬本里最多的就是我們的開銷。小到鉛筆橡皮,大到校服學費,奶奶都記得明明白白?!按髮O子要買新書包,128元,舊書包補補還能用,但孩子要面子,買吧?!薄岸O子感冒了,買藥花了76元,晚上要記得給他煮姜湯。”“小孫子生日,買蛋糕花了198元,孩子們都愛吃奶油,買大一點的。”看著這些文字,我的心揪得生疼。原來我們每一次任性的要求,都成了奶奶肩上的重擔。
最讓我震撼的是年底的賬目。奶奶每月8000元的退休金,除去日常開銷,所剩無幾。可每到過年,她總能變魔術似的給我們兩個孫子每人包一個大紅包。賬本上寫著:“大孫子2800,二孫子2800,孩子們高興就好。”現(xiàn)在想來,那是奶奶省吃儉用一整年的積蓄啊。我們過生日的時候,還能收到奶奶的2000元紅包。
賬本里幾乎沒有奶奶自己的開銷。偶爾有幾筆:“買降壓藥186元”,“老花鏡壞了,換新的花了120元”。她的衣服都是穿了好幾年的,鞋子磨破了也舍不得換新的。有一次我聽見媽媽要給奶奶買新衣服,奶奶連連擺手:“不用不用,我這些衣服都好好的,省下錢給孩子們買學習用品吧。”
翻到最后一頁,我的淚水終于決堤。那是奶奶的字跡:“今天大孫子考上重點高中了,真為他高興。這些年雖然沒存下錢,但看著孩子們健康長大,比什么都值得。希望他們以后都能過上好日子。”我這才明白,奶奶的賬本記錄的不僅是數字,更是一位老人對兒孫無私的愛。
合上賬本,我望向窗外。夕陽的余暉灑在院子里,奶奶正在晾曬我們的衣服。她的背影佝僂了,頭發(fā)全白了,可依然在為我們操勞。我輕輕走過去,從背后抱住她。奶奶嚇了一跳,轉身看見我紅著眼圈,忙問怎么了。我搖搖頭,把臉埋在她的肩頭。這一刻,我多么希望時光能走慢些,讓我好好報答這位用盡一生來愛我們的老人啊。
奶奶的賬本里沒有華麗的詞藻,只有樸實無華的數字??烧沁@些數字,編織成了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。它記錄著一位普通老人最偉大的愛,這份愛,比世間任何財富都珍貴。我終于懂得,真正的愛不是轟轟烈烈的誓言,而是日復一日的付出,是藏在柴米油鹽里的深情。
窗外的夕陽漸漸西沉,奶奶又開始準備晚飯了。我站在廚房門口,看著她忙碌的身影,暗暗發(fā)誓:等我長大了,一定要好好孝順奶奶,讓她過上好日子。這個賬本,我會永遠珍藏,因為它不僅記錄著我們的成長,更鐫刻著奶奶最深沉的愛。
作者:張致遠,男,杭州高級中學學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