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文學(xué)網(wǎng)-原創(chuàng)小說-優(yōu)秀文學(xué)
當(dāng)前位置:江山文學(xué)網(wǎng)首頁 >> 淡雅曉荷 >> 短篇 >> 江山散文 >> 【曉荷】小年納福,年味漸濃(散文)

編輯推薦 【曉荷】小年納福,年味漸濃(散文)


作者:心靈的麥田 白丁,25.60 游戲積分:0 防御:破壞: 閱讀:395發(fā)表時間:2025-01-24 17:58:53
摘要:在這個快節(jié)奏的時代,做粑粑團子的傳統(tǒng),或許在一些地方已經(jīng)漸漸淡去。但我知道,它永遠不會在我心中消失。它是我心中的根,是我與家鄉(xiāng)、與親人之間緊密相連的紐帶。每當(dāng)我吃著自己做的粑粑團子,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充滿年味的小村莊,回到了親人身邊。因為,這一個個小小的粑粑團子,就是生活中最真實、最溫暖的幸福。

昨日北方過小年,今天是我們南方小年,南北隔一天過小年,也挺有意思。
   小年是我國傳統(tǒng)祭灶日,民間習(xí)俗有祭灶王,掃塵土,吃糖瓜,剪窗花……新年要有新氣象,辭舊迎新過好年,寄托了人們祈祥納福的美好愿望。
   由于地域的不同,小年的時間和食俗也略有差異,在北方是臘月二十三,南方是臘月二十四,小年一到,這年味兒就應(yīng)愈來愈濃了。
   小年納福,是新年的序章,是團圓的時刻,是希望的開始。而粑粑團子,就像那新年的使者,帶著家的味道,帶著美好的祝福,陪伴我們走過一年又一年。
   小年小年,過了今天就是年。“進了臘月開始忙,殺豬又宰羊,還要做粑粑團子炒米糖”……我特別喜歡那種自己忙碌的年味。就是自己做粑粑團子,忙的屁顛屁顛的,在轟轟烈烈操辦著新年的來臨。
   兒時,一進入臘月,爸爸媽媽就開始為做粑粑團子忙碌起來。那時候,整個村子都彌漫著一種喜慶的氛圍,鄰里之間相互幫忙,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。做粑粑團子的準備工作繁瑣而細致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飽含著對新年的美好祝愿。
   首先是選米。媽媽會仔細挑選家中最好的糯米和秈米,按一定比例搭配。她常說,這比例就像生活,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,只有恰到好處,才能做出最可口的粑粑團子。選好的米,要在清水中浸泡數(shù)小時,米在水中漸漸變得飽滿,仿佛是在汲取著新年的滋養(yǎng)。浸泡好的米瀝干水分,便要開始磨漿了。
   磨漿是個力氣活,也是個技術(shù)活。村里的石磨,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新年傳承。每到臘月先請李石匠,要把石磨鉆琢一下,也就是清理一下,然后,左鄰右舍來我家磨粉。這叫“牽磨”,不是每戶人家都有石磨,那時全村子里只有我家一副石磨,全村人家都要到我家來磨,輪流利用石磨牽粉,牽磨時要有內(nèi)行人“拗磨”,我們2—3個出力“牽磨”,磨出來的粉味道純真。而現(xiàn)在利用粉碎機械加工,磨出來的粉又細又絨,但就是沒有石磨的好吃。
   米漿磨好后,裝入布袋,放在朗篩上,再用青灰吸去多余的水分。一般要十幾個小時,頭天下午磨粉,等到一晚上,第二天開始制作,這個過程,就像等待新年的到來,需要耐心與期待。
   粑粑團子的餡料,更是五花八門,充滿了生活的智慧與甜蜜。媽媽會提前準備好芝麻餡、豆沙餡和腌菜肉餡。芝麻餡是將芝麻炒熟,再去碾碎,加入白糖和豬油,攪拌均勻。那濃郁的芝麻香,混合著豬油的醇厚,光是聞著,就讓人垂涎欲滴。不過芝麻陷的粑粑,剛出鍋是最好吃,又香又甜,時間放長了,容易開裂,因而做芝麻陷的較少。豆沙餡則是選用上好的紅豆,煮爛后去皮,再用小火慢慢熬制,直至濃稠。熬制豆沙餡時,媽媽總是守在鍋邊,不停地攪拌,生怕糊了鍋。那香甜的豆沙,每一口都飽含著媽媽的愛。腌菜肉餡,是將腌菜洗干凈,然后瀝干水分、剁碎,再與炒熟的肉絲混合一起,最后加入蔥姜蒜等調(diào)料。那咸香的味道,讓人回味無窮。
   當(dāng)一切準備就緒,便到了做粑粑團子的關(guān)鍵時刻,揉粉,這時不能怕麻煩,揉的越融洽越好,爸爸把揉好的面團放在澡盆中間,像一座白色的小山。媽揪一個個面團小劑子、再裝上事先制作好的赤沙餡、芝麻餡,還有腌菜陷。搓圓,最后用粑粑托子托一下,做的時候要把每個團子下面墊著粽子葉子,這樣的團子味道鮮美。那一個個面團在手中,仿佛有了生命,在指尖跳躍、旋轉(zhuǎn),變成了一個個圓潤可愛的粑粑團子。孩子們也不甘示弱,學(xué)著大人的樣子,有模有樣地包著。雖然包出的形狀千奇百怪,但每一個都充滿了童趣。
   包好的粑粑團子,整齊地擺放在蒸籠里,像是等待檢閱的士兵。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燒,映紅了每個人的臉龐。隨著蒸汽升騰,整個屋子都彌漫著粑粑團子的香氣。那香氣,是糯米的清香,是餡料的香甜,是新年的味道。我們在蒸籠旁焦急地等待著,不停地問:“好了沒?好了沒?”媽媽總是笑著說:“別急,心急吃不了熱粑粑。”
   終于,粑粑團子出鍋了。熱氣騰騰的蒸籠一打開,那誘人的香氣瞬間彌漫開來。剛出鍋的粑粑團子,白白胖胖,冒著熱氣,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新年的喜悅。輕輕咬上一口,軟糯的外皮包裹著香甜的餡料,在口中散開,讓人陶醉其中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品嘗著粑粑團子,歡聲笑語回蕩在屋子里。那一刻,沒有煩惱,沒有憂愁,只有濃濃的親情和對新年的美好憧憬。
   做粑粑團子,不僅僅是一種美食的制作,更是一種傳統(tǒng)的傳承,一種情感的凝聚。在這個過程中,長輩們將生活的經(jīng)驗和對新年的祝福,傳遞給下一代。每一個粑粑團子,都承載著家的溫暖,承載著對團圓、幸福的向往。
   歲月飛逝,四季流轉(zhuǎn),轉(zhuǎn)眼間,又到年末,我又想起兒時做粑粑團子的場景。那些歡聲笑語,那些溫暖的畫面,就像一部老電影,在腦海中不斷放映。如今,我也會嘗試著自己做粑粑團子,雖然手法不如爸爸媽媽嫻熟,味道也可能略有不同,但那份對新年的熱愛,對家的思念,從未改變。
   在這個快節(jié)奏的時代,做粑粑團子的傳統(tǒng),或許在一些地方已經(jīng)漸漸淡去。但我知道,它永遠不會在我心中消失。它是我心中的根,是我與家鄉(xiāng)、與親人之間緊密相連的紐帶。每當(dāng)我吃著自己做的粑粑團子,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充滿年味的小村莊,回到了親人身邊。因為,這一個個小小的粑粑團子,就是生活中最真實、最溫暖的幸福。

共 2070 字 1 頁 首頁1
轉(zhuǎn)到
【編者按】本文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南方小年的傳統(tǒng)習(xí)俗,尤其是制作粑粑團子的過程,生動地展現(xiàn)了這一傳統(tǒng)美食背后的文化內(nèi)涵和情感寄托。文章從南北方小年的時間差異入手,詳細介紹了小年的起源和習(xí)俗,如祭灶王、掃塵土、吃糖瓜等。這些習(xí)俗不僅體現(xiàn)了人們對新年的祈愿,也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異。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三,而南方小年則在臘月二十四,這種差異源于歷史傳統(tǒng)和皇家習(xí)俗的影響。文章的核心聚焦于南方小年最具代表性的美食——粑粑團子。從選米、磨漿、準備餡料到最終制作,每一個步驟都承載著對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對團圓的向往。粑粑團子的制作不僅是美食的傳承,更是情感的凝聚,它象征著家的味道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。作者通過對兒時記憶的回憶,展現(xiàn)了傳統(tǒng)習(xí)俗在歲月流轉(zhuǎn)中的傳承與堅守。盡管現(xiàn)代社會節(jié)奏加快,許多傳統(tǒng)習(xí)俗逐漸淡去,但粑粑團子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和情感紐帶依然根植于人們心中。這種對傳統(tǒng)的堅守,不僅是對家鄉(xiāng)的眷戀,更是對文化根源的認同。文章以溫暖的筆觸傳遞出小年不僅是新年的序章,更是團圓與希望的開始。每一個粑粑團子都凝聚著家的溫暖,成為人們心中最真實、最溫暖的幸福。佳作力薦賞閱,感謝賜稿曉荷!【曉荷編輯:芹芹森】

大家來說說

用戶名:  密碼:  
1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芹芹森        2025-01-24 18:01:05
  文章的成功之處,在于以細膩筆的觸勾勒出了南方小年制作粑粑團子的溫馨場景,從選米、磨漿到蒸煮,每個細節(jié)都飽含對傳統(tǒng)習(xí)俗的深情與眷戀。兒時記憶與親情的交織,能讓這份傳統(tǒng)美食成為跨越時空的溫暖紐帶,生動詮釋了年味背后的文化與情感傳承。
2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芹芹森        2025-01-24 18:01:40
  為老師點贊,祝創(chuàng)作愉快!
3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心靈的麥田        2025-01-24 20:08:24
  非常感謝曉荷文學(xué)社的編輯和老師,為我的拙作發(fā)表盡力推薦!隔屛問好!新年快樂!
4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淡文竹雅        2025-01-24 22:00:32
  祖國好大??!南北差別也是那么大!拜讀老師佳作,增長了知識,也了解了南方過小年的習(xí)俗。順祝老師新春快樂!
靜心讀書,安心寫字。
5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汪震宇        2025-01-27 14:25:08
  這篇文章真的太贊了!作者從南北小年的差異切入,自然地引出家鄉(xiāng)小年做粑粑團子的習(xí)俗,讀來趣味盎然。對做粑粑團子過程的描寫細致入微,從選米、磨漿,到做餡料、包制、蒸煮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飽含生活氣息。選米時媽媽對比例的講究,磨漿時鄰里間的協(xié)作,還有各種餡料的精心制作,都讓我深切感受到這份傳統(tǒng)美食背后的用心與傳承。一家人圍坐做團子的場景,滿是溫馨,孩子們包出的奇形怪狀團子充滿童趣,出鍋時那誘人的香氣和一家人的歡聲笑語,將濃濃的年味和親情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文章不僅是對美食的記錄,更是對傳統(tǒng)習(xí)俗、家鄉(xiāng)親情的深情眷戀,讀罷讓人回味無窮,勾起心底對傳統(tǒng)年味的深深懷念 。
共 5 條 1 頁 首頁1
轉(zhuǎn)到
分享按鈕